“人類最高理想應(yīng)該是人人能有閑暇,于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梁實秋有很多頭銜,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文學批評家等,還是國內(nèi)研究莎士比亞的權(quán)威。但更多的人知道梁實秋,或許還是源于他和魯迅之間的“罵戰(zhàn)”。當時梁實秋剛從國外回來,寫了一篇關(guān)于批評盧梭的文章,但魯迅對盧梭十分的佩服,于是就寫了一篇反駁梁實秋的文章。梁實秋年輕氣盛,并沒有因為魯迅的名氣而畏懼,又寫了一篇文章來回擊,就這樣一來二去,兩人之間的爭論持續(xù)了八年之久,史稱“梁魯論戰(zhàn)”。
“痛苦是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是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謂,沒有痛苦便是幸福?!?/h5>
梁實秋還做過一件轟動的事情,就是在年逾七旬的時候,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比自己小三十歲左右的女星韓菁清結(jié)婚。這是梁實秋的第二次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包辦婚姻,但卻相當?shù)男腋?。梁實秋的第一任妻子程季淑是大家閨秀,兩個人彼此很投緣,梁實秋為了程季淑提前結(jié)束了國外留學生活。雖然當時時局混亂,兩個人四處輾轉(zhuǎn),也有過一段分離的時光,但兩個人一直彼此深愛。
晚年的梁實秋和程季淑一起在西雅圖生活,在一次兩人逛街時,程季淑遭遇意外離世,這對梁實秋造成了不小打擊。后來,梁實秋應(yīng)邀回臺小住,遇到了韓菁清,并對她一見鐘情,展開了猛烈的追求。當時的梁實秋已經(jīng)七十多歲,而韓菁清只有四十多歲,有過兩段婚姻,但頗有才華。起初,韓菁清也有許多顧慮,而梁實秋的學生甚至組團反對他與歌舞女星結(jié)婚。但是,梁實秋的堅持與真誠打動了韓菁清,兩個人舉辦了婚禮,一起度過了十幾年的幸福生活。
“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如果一個人應(yīng)該像是一朵花,好友冰心曾評價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花,正如花有色、香、味,而梁實秋則才、情、趣兼具。梁實秋喜歡畫梅,文章涉及吃喝玩樂,也不乏花鳥蟲魚。梁實秋晚年的作品更加溫婉、平實,充滿了對人生的豁達與悲憫,文章猶如一場春天盛大的花事。
禪家形容人之開悟的三階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繼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終乃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梁實秋一生活出了一種大俗大雅的山重水復(fù)與柳暗花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