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甲教授
鄧中甲是成都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方劑學學科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鄧中甲認為腫瘤發病機理為“本虛標實”,臟腑虧虛、功能失調是本,痰瘀毒膠結互阻是標。治療上以扶正祛邪、治病留人、與癌共存為指導思想。強調辨證論治,善用經方、時方加減治療,重視調暢氣機,顧護脾胃后天之本,在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及改善放化療不良反應等方面獨具心得。
平調中州 軟堅散結 是腫瘤治療原則
鄧中甲強調腫瘤發生的關鍵病機一為機體不和,二為痰濁、瘀血阻滯。機體平衡失調,經絡氣機運行受阻,津液不能正常輸布,郁而化熱,熱灼津液,煎熬為痰,痰隨氣升,無處不到,流竄到各處結成無名腫物;日久有形之血不得暢行,凝結于內,瘀而不化,則為結塊。
就腫瘤治則治法而言,鄧中甲強調應在“平調中州,軟堅散結”的原則下,首重祛痰散結、活血化瘀,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應著眼于正邪雙方力量對比及不同階段患者生命活動的總體水平,同時綜合考慮精神、生活、環境等多因素對患者的影響。以控制腫瘤生長擴散為目的,以調理臟腑功能,排除痰、瘀等病理產物為手段。因此,治療腫瘤要避免兩種固化思維:辨癌不辨證,盲目運用抗癌中藥;長期大劑量應用峻烈攻逐藥物,消除腫瘤細胞。
這種根治性的治療思路容易導致過度治療,因為正虛是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即使在腫瘤早期,劇破峻攻也會加劇正氣的耗損,甚至“助邪為虐”;長期峻猛攻伐,會給本就正虛的機體增加更大負擔,結果徒傷正氣,影響人體抗病機能,甚至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的崩潰與生存質量的低下。在此前提下,鄧中甲提出應從自然觀的角度反思腫瘤研究思路與治療手段,“帶瘤生存”并不意味著腫瘤治療的讓步或無能,“平調中州,軟堅散結”可能是未來治療腫瘤的新思路。
補益脾腎抗腫瘤復發轉移
鄧中甲強調,對導致腫瘤復發轉移“伏邪”的認識有兩個關鍵要點:一是脾胃正氣之虛;二是痰瘀阻滯之實。腎屬火,脾屬土,腎陽的溫煦能助脾之健運,令人正氣充沛、生命動力不竭。而腫瘤患者早期治療常以手術為主,手術損傷人體氣血,術后多見氣血兩虛證;或以放化療抗腫瘤損傷脾腎功能,表現為脾胃失調、脾腎并損、氣血兩虧證。痰瘀既是腫瘤形成的原因,又是復發轉移的關鍵。脾胃通降轉運失司,可導致氣機的郁滯,飲食不化;腎納氣主水失司,可導致水液代謝的障礙,水液停聚。氣不推動血行,則阻滯化瘀;水液停聚不前,則阻滯成痰。
據此,鄧中甲臨證治療腫瘤復發轉移,以補益脾腎為大法,以祛痰化瘀為關鍵,以扶助正氣為目的,達到扶正祛邪,和其不和。通過調補脾腎可益氣生血,滋養津液,保存真陰真陽。
如術前予以益氣健脾、溫補腎陽法,以增加手術的切除率及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更有利于手術的進行。術后,患者因手術耗氣傷血,使機體臟腑機能失調,或脾胃功能紊亂,或營衛失和等,以益氣健脾溫腎中藥進行配合治療,有利于提高機體免疫系統的防衛能力,控制殘余癌細胞的活動,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促使機體盡早康復。放療和化療期間,以調理脾腎來鼓動氣機,恢復脾胃化生氣血、運化水谷、升清降濁;腎藏精主水,納氣封藏,保護機體的免疫機能和抗病能力,有減毒增效之功。放療耗傷氣與津液,注意益脾氣配合滋養腎陰;化療損傷脾腎而且氣血,易導致津凝成痰,血阻化瘀,因此更應調理脾腎。
鄧中甲強調,腫瘤治療在各個階段均應顧護脾腎功能,在保證脾腎健運協調的基礎上辨證論治,切不可盲目照搬西醫殺傷腫瘤的觀念,一味以清熱解毒、殺伐攻逐治療。
扶正固本讓放化療減毒增效
鄧中甲指出,中醫藥對化療藥物減毒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在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加用中藥,不僅可減輕毒副反應,而且使療效進一步提高,又可增加腫瘤對藥物的敏感性。放化療藥物屬于“毒藥”范疇,可因其毒性而使機體受損,表現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陰陽失衡等。放化療的副作用可因藥物不同、患者體質差異而表現癥狀不一,故臨床應多根據病人所出現的癥狀進行辨證施治。
從整體角度上講,癌癥是本虛標實的表現,化療藥作為一種“邪毒”,在治療惡性腫瘤的同時,不僅加重了瘀毒互結的病理過程,又加重了熱毒內蘊的癥狀,并成為加重脾腎虧損的重要原因。據此,鄧中甲提出,針對腫瘤化療的增效減毒應用補氣血、調整和改善臟器生理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方式。治療總的原則為在扶正培本法的基礎上配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類中藥等。針對化療所產生的消化道副反應,常以健脾理氣、化濕和胃、降逆止嘔等治法,選用蓮米、萊菔子、建曲、谷芽等藥物配伍提高化療完成率和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使用化療藥的同時可酌加具有抗腫瘤作用而毒性反應小的中藥以抑制體內殘留癌細胞的生長,既能協同化療的抗癌作用,同時減少了化療的副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蓮等。
放療是治療腫瘤的另一主要手段,但其對機體的毒副作用較化療藥物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骨髓抑制,常使患者難以忍受,由于放射線的輻射電離破壞對腫瘤細胞與正常組織細胞無選擇性,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毒副反應。除一些病例因毒副反應大而中止放療外,部分病例常被迫延長放療時間。而放療全程時間長短對療效有明顯影響,療程延長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重要原因。如何減毒增效、提高療效是目前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臨證中,鄧中甲對此頗有心得。
放療后機體諸癥乃射線為熱毒之邪所致,即實火過盛,毒邪內蘊,氣血不和,瘀熱壅盛,傷陰耗氣,致使氣血損傷,脾胃失調,肝腎虧損等,因此要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運用補氣養血、養陰生津、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酌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痰、理氣通絡療法為主的綜合治療。
總結鄧中甲治療腫瘤經驗的基礎,可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治療腫瘤的優勢和特色,豐富腫瘤的臨證手段。
肺癌咳嗽案
患者,男,68歲,2012年11月13日初診。自訴咳嗽氣喘兩個月,加重7天。1個月前診斷為右上肺低分化腺癌,行化療兩次后效果不明顯,病情逐漸加重。刻診:面色晦暗,倦怠消瘦,每日晨起劇烈咳嗽,咳大量黃色黏痰,時見血絲,伴胸部隱痛,口干口苦,怕風,舌紅苔微黃,脈左寸滑略數微弦,右大而滑。平素喜肉食,易怒。辨證屬痰熱壅肺,治當清熱化痰、潤降肺氣、軟堅散結。以定喘湯加減。
處 方:紫蘇子15克,苦杏仁15克,桑白皮15克,葶藶子15克,款冬花15克,黃芩15克,炙枇杷葉15克,北沙參15克,白芥子15克,浙貝母15克,海蛤殼15克,瓦楞子15克,莪術15克,炙麻黃12克,法半夏12克,白果12克,川貝母10克(打粉沖服),大棗6克,生甘草3克。8劑,水煎服。
11月20日二診:咳嗽氣喘減輕,偶有血絲,納可。原方減川貝母為6克,24劑,服法同前。
12月2日三診:因受風寒,咳嗽氣喘,脈浮滑微緊,上方去定喘湯改為杏蘇散加減。
處 方:苦杏仁15克,蘇葉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12克,枳殼15克,桔梗15克,茯苓20克,紫菀15克,百部15克,香附15克,白芥子15克,浙貝母15克,海蛤殼15克,瓦楞子15克,莪術15克,葶藶子15克,大棗6克。7劑,水煎服。
服后言咳嗽較前明顯好轉。其后隨癥加減,近3年來病情穩定,并囑其定期復查。
鄧中甲通過觀察患者平素喜肉食,斷其體質偏痰濕;易怒,表明患者痰濕阻滯,氣機不暢,郁而化火。通過其咳嗽劇烈并結合舌紅苔微黃,脈左寸滑略數微弦、右大而滑,判斷其正氣虛損不明顯,而邪氣較盛。故治以祛除邪實、軟堅散結為法,佐以疏通氣機、扶助正氣。陳修園云:“邪去正自復,正復邪自去,攻也,補也,一而二,二而一也”,處理好邪正關系是治療疾病的關鍵。肺癌雖然復雜,也不離乎此。
鄧中甲強調,肺癌治療應遵循流通氣機、雙向調節的治療大法。如本案中定喘湯的應用,組方配伍層次,既體現了一散一收,強平喘之功,防藥物耗散肺氣;又兼顧清泄肺熱,止咳平喘。使肺氣宣降,痰熱得清。體現了寓收斂于宣散之中,相反相成;寄宣清于降肺之內,相輔相成。
用藥方面,白芥子與浙貝寒熱并用,葶藶子、大棗補瀉兼用,法半夏、北沙參潤燥并施,黃芩、法半夏辛開苦降,升降相伍,炙麻黃、白果散斂相配,全方制方嚴謹,雙向調節,病證結合,共奏化痰祛瘀,扶正祛邪,軟堅散結之效。
二診時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咳嗽咳痰減少,故去偏于收斂的川貝母,因慮其病機仍在,故效不更方。
三診時由于患者外感,先解其表,輔以扶正抗癌,方選杏蘇散,既可解其表,又兼顧在里之痰濕,佐以軟堅散結之品,表里兼顧,雙向調節。待患者表已解,繼續以雙向調節、軟堅散結之法進行治療。
治療時,鄧中甲尤為重視以下兩點:一是根據肺癌咳嗽之特點,調理肝肺升降;二是治療便秘以通腑降肺氣。這是緣于肺與肝在人體氣機的升降調節方面的重要作用。肝氣以升發為宜,肺氣以肅降為順。肝升肺降,升降協調,對全身氣機的調暢、氣血的調和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肺癌久咳亦需考慮肝的問題,如肝火犯肺或肝氣過亢導致肺氣不降,通過清肝以肅肺,或肅肺以平肝。
本案中選用梔子、黃芩、白芍等清肝之品,酌加海蛤殼、桑白皮、瓜蔞等肅降肺氣。而肺癌便秘以痰熱灼津、腸燥失潤為多見,每用瓜蔞仁、苦杏仁、火麻仁、桃仁等潤腸通便,腑通臟清而咳嗽自緩。
反觀今日大多數肺癌治療常陷入辨癌不辨證、盲目運用抗癌中藥,長期大劑量應用峻烈攻逐藥物、消除癌細胞這兩種思維定式。然而長期峻猛攻伐,會給本就正虛的機體增加更大負擔,徒傷正氣,影響人體抗病機能,甚至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的崩潰與生存質量的低下。因此鄧中甲強調,肺癌的治療須流通氣機,力求氣、血、津液運行得當,才能促使機體有效地“排污除廢”,達到“和其不和”。(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由鳳鳴,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曉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