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一代名醫,腎病宗師,對我影響較深。我在鄒氏中醫腎病團隊當中是承上啟下的人物,承上就是傳承我父親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啟下是指我學到的東西創新發展。
承上啟下,創新發展經典學說
在中醫腎病學當中,(我父親)創建首次的項目很多。其中有一個經驗,研究冬蟲夏草治療尿毒癥和腎結核有效,我父親做了介紹,也寫了處方,我開一個小方子,用蟲草、西洋參、三七,比例是1:1:1。后來我把三七換成藏紅花,紅花的比例是蟲草、西洋參的4分之一量,對腎衰、慢性腎臟病、慢性腎炎都有效。
還有我父親首次對腎臟病的發病原因提出了“腎元不足是發病的主要內因”學說。腎臟病發病的原因很多,有外因有內因,補益腎元是治本的方法,除了溫腎陽,還要補腎陰,才能治未病。發病以后也要補腎元,陰陽并補的基礎上,進行去邪,才能治療好腎臟病。實際上冬蟲夏草也是補腎元的,草的部分是以補陰為主,蟲體的外殼部分是起溫陽的作用,所以它是養陰又能夠溫陽,補腎元的一味很好的藥品。
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可持續發展
我覺得對冬蟲夏草這味很神奇、很寶貴的中藥而言,國家應該對產地做很好的保護,還有檢測土壤的成分。
我們一定要很好鼓勵一些同志研究人工繁殖,因為這樣培養基用的土壤避免了重金屬污染,安全,而且如果培養成功,它可以大量的培養,是利國利民好工作。至于有些單位進行科技方面的深加工,我覺得是應該表示歡迎的。但是有一個要求,深加工的目的要保證藥材的質量問題。
治病救人,年過八旬仍堅持出診
我是國醫大師鄒燕勤教授的學生易嵐,鄒氏腎科至今發展有80年歷史,到我這兒就相當于鄒氏腎科的第四代傳人,我們的后面還會有鄒氏腎科五代六代。在鄒燕勤老師帶領下,鄒氏腎科的傳人遍布全國各地。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鄒老師為了鄒氏腎科的發展,她有強烈的責任感。鄒老師已經87歲高齡,但是每周有4天的出診時間,從上午8點一直到12點,鄒老師她都沒有時間上廁所,沒有時間喝水。另一方面她一邊看病,一邊給我們帶教,每次我們跟師的時候,都把小筆記做好,每一句話都不要遺漏,把它記錄好,保存好、傳承好。(來源:健康時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