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孫光榮
國醫(yī)大師孫光榮認(rèn)為,中醫(yī)治療之方藥,應(yīng)是平和的方藥組合,其有三忌。一忌在未固正氣的前提下,施以大熱、大寒、大補(bǔ)、大瀉之劑;二忌過度滋膩,過度攻伐;三忌崇貴尚奇,動(dòng)則以昂貴、難求、不可尋求之奇方怪藥而求奇驗(yàn)。
“入門九方”是孫光榮傳授給弟子的臨證九個(gè)基礎(chǔ)方,是孫光榮臨證經(jīng)驗(yàn)之真?zhèn)鳌?首方劑,以臟腑為綱,以孫光榮特有的“三聯(lián)藥組”的形式組方,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亦體現(xiàn)孫光榮重視臟腑辨證的中和學(xué)術(shù)思想。方是示人以法則及經(jīng)驗(yàn),并非是讓人盲目照搬。
· 方一 · ?
心者,君主之官也。心主神明,安神定志。
君藥:西黨參10g,生北芪10g,紫丹參7g。
臣藥:干小麥15g,大紅棗10g,生甘草5g。
佐藥:云茯神15g,炒棗仁15g,川郁金10g。
使藥:燈芯草3g。
(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下同。)
此方乃在張仲景《金匱要略》之“甘麥大棗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養(yǎng)心柔肝,佐藥組安神開郁,使藥組清心安神。四組藥共奏養(yǎng)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可用于治療失眠癥、更年期綜合征、焦慮、抑郁癥、心悸等。法無常法,切不可過分拘泥。
· 方二 · ?
肝者,將軍之官也。
君藥:生曬參10g,生北芪15g,紫丹參10g。
臣藥:北柴胡12g,川郁金12g,制香附12g。
佐藥:法半夏10g,廣陳皮10g,淡黃芩10g。
使藥:大紅棗10g,生姜片10g,生甘草5g。
此方乃《傷寒論》之“小柴胡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疏肝解郁,佐藥組清熱化痰,使藥組益氣生津,調(diào)和諸藥。凡與氣、血、痰、熱相關(guān)的疾病,均可以此方加減。
· 方三 · ?
肺者,司呼吸,為嬌臟、儲(chǔ)痰之器,變則為咳喘。
君藥:西洋參7g,生北芪7g,紫丹參7g。
臣藥:炙麻絨10g,北細(xì)辛3g,生姜片5g。
佐藥:漂射干10g,清紫菀10g,款冬花10g。
使藥:清半夏7g,五味子3g,大紅棗10g。
此方乃《金匱要略》之“射干麻黃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解表散寒,佐藥組降逆定喘,使藥組化痰和中。提示四聯(lián)藥組共奏解表散寒、化痰降逆之功,用于治療肺失清肅,氣機(jī)上逆之咳喘上氣,喉中痰鳴轆轆,痰鳴如蛙,咳吐不利者。
· 方四 · ?
脾者,中州也,運(yùn)化水谷,變則為吐瀉。
君藥:生曬參10g,生北芪15g,紫丹參7g。
臣藥:老干姜10g,上肉桂5g,炙甘草12g。
佐藥:炒白術(shù)10g,炒六曲15g,谷麥芽各15g。
使藥:大紅棗10g。
此方乃《傷寒論》之“理中丸”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溫中散寒,佐藥組健脾開胃。四聯(lián)藥組共奏益氣溫中、健脾開胃之功效。凡中焦虛寒,完谷不化,腹痛腹瀉、嘔吐下利者,可以此方加減。
· 方五 · ?
腎者,腰之府,藏精也。內(nèi)有真陽,虛則為痿。
君藥:生曬參10g,生北芪15g,紫丹參7g。
臣藥:干地黃15g,懷山藥10g,山萸肉10g。
佐藥:炒澤瀉10g,牡丹皮10g,云茯苓10g。
使藥:炮附子6g,上肉桂6g,炙甘草5g。
此方乃《金匱要略》之“腎氣丸”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滋補(bǔ)肝腎;佐藥組健脾瀉濁,平龍雷相火;使藥補(bǔ)命門真陽。四聯(lián)藥組,治療腰痛、足軟、水腫,腰以下冷,陽痿早泄,小便不利,以及消渴病屬腎陽不足、痰飲內(nèi)停證者。
· 方六 · ?
腦者,奇恒之府,安神以定志也。
君藥:西洋參7g,生北芪7g,紫丹參7g。
臣藥:酸棗仁15g,云茯神12g,龍眼肉10g。
佐藥:肥知母10g,正川芎6g,川郁金10g。
使藥:生甘草5g。
此方乃《金匱要略》之“酸棗仁湯”加減化裁而成。屬于滋養(yǎng)安神劑,其病機(jī)乃稟賦薄弱,氣血兩虛,功能衰退。方中君藥組益氣養(yǎng)血,臣藥組養(yǎng)心安神,佐藥組開郁清熱,使藥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養(yǎng)血安神之效,用于治療虛煩難寐,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
· 方七 · ?
三焦者,有名無實(shí),行津液,病則為痰飲,治在中焦。
君藥:生曬參10g,生北芪15g,紫丹參7g。
臣藥:云茯苓15g,炒白術(shù)10g,化橘紅6g。
佐藥:川桂枝10g,炮干姜10g,車前子6g。
使藥:大紅棗10g,炙甘草5g。
此方乃《金匱要略》之“茯桂術(shù)甘湯”加減化裁而成。屬于祛濕劑,其病機(jī)乃脾陽不足,痰飲內(nèi)停。君藥益氣活血,臣藥燥濕逐飲,佐藥通陽利水。四聯(lián)藥組,共奏滌痰鎮(zhèn)眩、通陽溫中之功效,用于治療胸脅脹滿、心悸目眩、心下痞滿、氣短咳嗽。
· 方八 · ?
胃者,水谷之海,后天之本。
君藥:太子參15g,生北芪15g,紫丹參10g。
臣藥:川桂枝6g,杭白芍12g,廣橘絡(luò)6g。
佐藥:炒白術(shù)10g,大紅棗10g,生姜片10g。
使藥:鮮飴糖20g,生甘草5g。
此方乃《傷寒論》之“小建中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斂陰引陽,佐藥組健脾和胃。四聯(lián)藥組共奏益氣補(bǔ)中、健脾和胃之功,用于治療脾胃虛寒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導(dǎo)致的胃脘疼痛;與脾胃相關(guān)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痛經(jīng)等。
· 方九 · ?
大腸者,與肺為表里。腸痢者,火克金也。
君藥:西洋參7g,生北芪7g,紫丹參7g。
臣藥:白頭翁12g,川黃連12g,川黃柏12g。
佐藥:苦秦皮10g,蒲公英10g,金銀花10g。
使藥:車前子10g,生甘草5g。
此方乃《傷寒論》之“白頭翁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君藥組益氣活血,臣藥組清熱涼血,佐藥組解毒止痢。全方共奏清熱利腸、涼血止痢之功,用于治療下利膿血、疫毒痢疾、腹痛灼熱、里急后重。(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bào), 本文選自《醫(yī)道中和——國醫(yī)大師孫光榮臨證心法要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