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田飛歌 |原創文章
“總是在關鍵時刻見證人心人性,免不了心生寒涼”,一位網友在后臺的留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作者追問下,網友講述了她的故事。她就是文中的小女兒。說出自己故事的目的,一是抒發心中郁悶之氣,二是希望能得到讀者們真誠的建議。
以下故事,由作者稍作梳理。
1、
秦阿姨(化名)放下手中的碗筷,暗暗嘆了一口氣,又躺進了被窩里。
兒子送來的飯菜全是素的,藕片炒幾塊肉,還有一小碟涼拌的酸菜,又冷又硬,吃得胃里冰涼,只能躺進被窩里用手揉揉,才感覺舒坦一點。
想想兩個女兒在的時候,那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比兒子這樣的漫不經心,奏阿姨有些心酸。沒事的時候她總在想,她一直堅守老伴兒臨終前的遺囑,是不是錯了?如果改變老伴兒的心意,他會不會怪罪?
正胡思亂想的時候,小女兒打來電話:“媽,今天身體感覺怎么樣?吃飯了嗎?吃的是什么呀?”
人在脆弱的時候,稍稍一點關心就會控制不住情緒。秦阿姨也一樣,她沒有憋住委屈,把實情告訴了小女兒:“今天你哥送的飯菜又冷又硬的,吃得不太舒服。”
小女兒離家最遠,也最貼心。想起她,秦阿姨總是既驕傲又難過。
小女兒從小學習好又聽話,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了些叛逆,她放棄秦阿姨為她找的工作,非要跟著男朋友,去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現在生活和工作都還好,對秦阿姨也是一個安慰。只是離得太遠,見一面不方便。
也許是小女兒年紀大了,對于親情的眷戀,讓秦阿姨覺得這個女兒跟自己最鐵,也很維護自己。
秦阿姨知道自己把實情告訴小女的后果。
果然,放下電話不到5分鐘,小女又打過來,語氣很沖:“媽,你不讓我和我哥吵架,我不吵。但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你是病人,病得這么重,他為什么要這樣對你?我給你出個主意吧。首先聲明,那套房子我和姐肯定是不要的。但你一定要把這套房子作為條件來要挾我哥他們,別以為這套房子已經是他們的了,他們就不怕這樣對你。你就說,要看他們的表現,這套房子最后留給誰還不一定。你有房子在手,你得硬氣呀。你是知道我情況的,要不然我就回去照顧你了。”
去年,小外孫出國留學,費用很高,一年的學費相當于女兒和女婿全年的工資,還得倒貼。當時秦阿姨不是很理解他們兩口子為什么要對孩子投入這么多,后來看到外孫那么優秀,也漸漸理解了他們的選擇,只是心疼年近5旬的女兒過得還這么累。
小女兒口中的房子是老伴臨終前留給孫子的。老伴在病床上艱難地一字一句口述遺囑的時候,秦阿姨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只有兒子在身邊,離得近一些,可以為自己做不少事,留給孫子也說得過去。
但是現在,秦阿姨有些猶豫了。
2、
春節前,秦阿姨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全身疲累不堪,沒有力氣,漸漸地氣也喘不上來,才覺得可能不大好了,自己叫了出租車去了醫院。做了多輪檢查后,也沒查出是什么問題。
秦阿姨才讓自己妹妹給大女兒打電話,讓大女兒回來一趟。
說起這個大女兒,秦阿姨有些怵她。
大女兒因為所嫁非良人,很早就離了婚,獨自一人帶著兒子長大。生活的磨礪,讓大女兒的性格也越來越粗獷急躁,眼里揉不下沙子,哪怕是自己母親,做得不對的,她照樣用詞嚴厲,一點不留情面。
自老伴去世后,秦阿姨總覺得自己全身都是病。早幾年還給大女兒訴苦。當醫生的大女兒回來過幾次之后,板著臉告訴秦阿姨:你這些病都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本來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有些老年病是很正常的事,沒有必要天天泡在醫院里做各種各樣的檢查,花錢不說,那些射線對身體也有影響,還會增加感染的幾率。平時多鍛煉,多注意營養,別有事沒事就讓我回來。
從那以后,秦阿姨再也不敢給這個女兒打電話了。
大女兒接到小姨打的電話,嘴上埋怨秦阿姨為什么不自己給她打電話,但在第二天就趕回來了。看到秦阿姨的情況,頓時覺得不妙,馬上聯系了上級醫院,立刻轉院。
在省城住院檢查期間,因為病情復雜,醫生不能馬上下診斷,秦阿姨的病情沒有得到控制,發展很快。
秦阿姨感覺自己這一關恐怕難以闖過去,就把小女兒叫了回來,她想看看小女兒。
不知是藥物起了作用,還是小女兒帶來的好運,化療之后,秦阿姨覺得自己又活了過來。盡管全身還是虛弱,但那種瀕死的感覺消失了。
大女兒和小女兒排班,在醫院里日夜伺候秦阿姨,等病情稍稍有所控制后,醫院建議回家休養,養好身體,準備第二次治療。
原來的計劃是等秦阿姨第一期化療結束之后,由兒子接回家,由他負責在家休養的事情。但小女兒不放心,提出她要跟著一起回老家,于是兩個女兒隨秦阿姨回了老家。
3、
秦阿姨和兩個女兒一起住進了兒子家。因為秦阿姨的房子近兩個月沒人收拾,再加上她目前的身體狀況沒法上下樓梯,兒子的房子是電梯房,進出方便。
到家第三天,秦阿姨的病情突然有所反復,被緊急送進了醫院。經檢查,看上去兇險,倒也沒什么大礙,是化療的后遺癥。這倒是把秦阿姨嚇著了,她要求住院。
只是這一住院,給兩個女兒出了難題:誰到醫院來陪護?
秦阿姨住院那天,兩個女兒原定計劃是要一起離開回去上班的。這樣一來,又耽誤了。
待秦阿姨住下,大女兒先回去吃飯,小女兒在病房陪著秦阿姨,說一些寬心的話,告訴秦阿姨,讓她好好養病,到時候接她過去住,住多久都行。
又聊了很多,秦阿姨心里舍不得小女兒走,但又說不出挽留的話,女兒有家有孩子,如果不工作,哪有錢養孩子。再加上自己的病,有的藥需要自費,小女兒也要出錢,秦阿姨很后悔當初沒有聽女兒們的話。
十多年前老伴去世的時候,大女兒曾對秦阿姨說過,讓她要存錢,不要像老伴生病時,一分錢都拿不出來,最后還是小女兒出的錢過了難關。
可一個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真是很難被改變。秦阿姨的退休工資有6000多,又有醫保,還有公務員補貼。可到她這次生病時,她存折上只有3萬多塊錢。而她兩次住院,已經花了近10萬,如果沒有醫保,這個病真的看不起了。但自費的部分,就得由三個子女來平攤。
秦阿姨現在是真的后悔了,后悔沒有留住那些在手上飄過的鈔票,后悔給兒女們增加了負擔。但后悔也沒有用,她現在手上值錢的,也只有那套房子。
正聊著,大女兒回來了,臉色很不好。她給妹妹使了個眼色,姐妹倆就出了病房。
原來,在家吃飯的時候,秦阿姨兒子抿著酒,很認真地說要跟姐姐商量事情。
他說:“其實也就兩件事。第一件事,關于老媽的房子,父親留下遺囑,是要留給他孫子的。這個房子你們就不要想了,還是按老爺子的意思辦。第二件事,老媽死后會有一筆錢,是40個月的工資。你們這個侄子目前比較困難,他又貸款買了一套房子,你們當姑姑的就當幫他一把,這筆錢,你們也放棄,給他吧。”
聽了姐姐的講述,小女兒氣得眼淚都下來了:“我們在這里花錢花時間,就是想讓媽媽早點恢復健康,他怎么這么狼心狗肺,看媽媽這次病得很重,就開始算計財產了。是不是覺得我們回來照顧,就是來爭財產的?”
4、
秦阿姨的兒子在染上致癮性物質之前,還算是個善良的人。但由于事業受挫后,整天萎靡不振、自暴自棄,被一群狐朋狗友裹挾著,染上了不好的習慣。只要手上有錢,不管多少,都會吃喝花光。
他老婆無奈,只能收走他的工資卡,每月只給1000塊錢零用。這點錢肯定不夠他花,于是他把腦筋用在如何找錢上。
他每天會編很多故事,比如,他幫誰誰誰墊了錢,把買菜的錢用了,找秦阿姨借錢補虧空;他要投資項目,缺點錢,找妹妹借1萬塊;還從秦阿姨手里硬生生搶走別人送來的慰問金。為了滿足自己的癮,已經顧不上廉恥了。
好在他老婆是個顧臉面的人,非常顧及自己的名聲,在對待婆婆也就是秦阿姨方面,面子功夫還是能做的,這也是姐妹倆能夠放心把老媽交給他們照顧的原因。至少她為了面子,也不會虐待秦阿姨。
但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居然是出在自己家人身上。
自姐妹倆走后,老媽的伙食就一落千丈:一個剛剛做完化療的老人,在休養期間,竟然送去的飯食是又冷又硬的、沒有營養的東西。
小女兒一打聽,才知道母親的伙食是自己哥哥在負責,心里很為母親擔心,才有了前面文章里給母親出主意的事情。
秦阿姨到底會不會聽進小女兒的話,把房子作為威脅兒子的手段,或者聽從大女兒的建議,把房子賣掉為自己治病,結局未可知。
當初兩個女兒同意父母對房子的安排,無非是因為自己不在父母身邊,父母由他們兒子兒媳照顧,免除了自己的后顧之憂,但現在看來,他們根本沒有盡到義務。
小女兒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哥哥繼續這樣對待母親,那她可以拒絕承認父親口頭遺囑的合法性,因為沒有第三方在場,父親也沒有對她們姐妹倆說過這件事,只是聽母親和兄弟這么說的;也可以拒絕在放棄房子繼承權的文書上簽字。
她的做法會不會給秦阿姨兒子一點震懾?
不知道讀者們看了這個故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幫助秦阿姨得到更好的照顧?如果您有好主意,請在評論區留言,幫助網友解決難題。
圖|影視劇照
END
今日互動話題:
父母生病,兒子女兒應如何承擔照顧任務?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