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都有屬于自己的花園地帶,一是符合古代傳統庭院建筑風格;二也是為了用美景來供養菩薩。有花園就有管理花草的園丁,在很多寺院就有專門負責寺院花園草木的師父,他們被稱為“園頭”。
一日,一位信眾在寺院拜完佛后,來到寺院的花園內散步,恰好碰到了寺院的園頭師父正在埋頭做些什么。
走進一看,原來師父正在整理花草。但他整理花草的方式著實有些奇怪。他手里拿著一把剪刀,對著茂盛的花草就是一頓剪;然后把花草從花盆中連根拔起,又放到另外一個盆里種下;又對著已經枯萎的枝葉格外關注,不斷澆水。
總之,師父的這些行為,令信眾感到十分的不解,甚至認為師父的這些行為與自己日常澆花種草的規則格格不入。信眾看了好大一會,終于忍不住了。
信眾問道:“園頭禪師,您這照料花草的方式著實有些奇怪。為什么您要將好的枝葉剪去,對已經枯了的枝干則勤加澆水施肥?又為何要把原本栽在盆子里的植物,連根拔起又重新放到另外一個花盆中?我實在不能夠理解,這種照料花草的方式。”
園頭禪師回頭看著信眾,對她說道:“照顧花草,其實和教育弟子是相同的道理。我們該怎樣教育人,就該怎么照料花草。”
信眾聽到后更加疑惑:“啊?花草又怎能和育人相比較呢?”
園頭禪師邊忙著手中的工作邊說道:“照料這些花草有諸多的方法與意義。第一點,對于那些看似生長繁茂,實則卻歪七扭八,斜枝橫生,不合規矩的花木,一定要去其橫蔓,摘其雜葉。以免它們過度消耗養分,如此才能使得主干良好成長。這就好像是年輕氣盛的青年人,要懂得收斂他們的傲氣和焰火,去除惡習,才能令他們進入正軌。”
“第二點,將花木連根拔起,重新植入另外一個花盆,是為了使花木離開貧瘠的土壤,進入豐盛肥沃的土壤中,更好的吸收養料。這就有如令人離開糟糕的不良環境,進入善美的環境中,接觸良師益友,獲取更高的智慧與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三點,對枯木加以特別對待,是因為這些植物,在表面看似已經枯枝橫生,但內在卻含有無盡無限的生命力。對待不良的弟子也是一樣,不要以為他們已經不可救藥,就對他們灰心放棄。如果能夠懂得人與花木相同,知道人性當中都有善良,對他們悉心愛護,方法得當的情況下,他們終究會重新生長綻放。”
信眾聽了園頭禪師的一番言論,驚訝得合不攏嘴,連忙向禪師道歉:“我剛開始看到您的這些行為,對您還有些指責責備的情緒在,認為您這是在毀壞寺院的花草。但實在沒有想到,原來是我眼拙沒有智慧,沒有看出您對花草的良苦用心。”
“通過您對花草的照料,我竟然懂得了更深的育人道理。原來禪家說的,一通而百通是真的!感恩師父您對我的開示,令我收獲到了育人的智慧。感恩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