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踩自行車了”,在不久前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露出的燦爛笑容令人欣喜。2020年,人們認識了“人民英雄”張定宇,作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他挺身而出迎戰新冠肺炎;人們也記住了患者張定宇,他步履蹣跚的背影成為感動全中國的畫面。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18年,張定宇被確診為脊髓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癥”。“無法根治”“預后不良”,病魔一步步侵犯他身體的各項機能,似乎宣判了他的命運。2020年10月14日,張定宇走進湖北省中醫院開始嘗試中醫推拿等治療方法。效果令他驚喜,他可以重新踏上腳踏板騎自行車。中醫推拿,為患者張定宇推開了一扇窗。
神奇:大腿圍5天增粗2厘米
由于身患漸凍癥,張定宇爬樓十分費力
接診張定宇的,是湖北省中醫院推拿科/康復醫學科主任趙焰。他介紹說,在治療40多天(20余次)后,張定宇的身體功能持續出現了許多向好的變化。從原來步行1公里到可以一次步行5公里,從雙腳并攏靜止站立時間短,到單腿站立可以持續幾秒鐘,除此之外,步幅增加,步態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第一個感知身體變化的是張定宇自己。治療5天后,張定宇在給自己測量時發現大腿腿圍增粗了2厘米,他和妻子都非常驚喜。腿圍增粗對于“漸凍癥”患者的治療是好的開始,因為肌纖維變飽滿、肌肉增加后,腿部力量和行走功能才會改善。這是個令大家都備受鼓舞的成績。
在最初接手治療時,面對漸凍癥這一發病原因不明,治療手段有限,無法根治的疾病,趙焰的壓力可想而知。
經過反復研究商討,趙焰和團隊最初制定的一整套治療方案以中醫推拿為主,輔以熱療、電療、超聲等治療手段,同時綜合步態訓練、牽伸訓練、力量訓練等。
“但張定宇太忙了,沒有時間完成這么多治療方法。”發現問題后,趙焰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精簡后的方案仍以推拿治療為主,部分力量訓練交由張定宇自己在家中完成。
為了確保治療效果,趙焰優中選優挑選出一名從業十余年、技術精湛的治療師劉家鑫。他的手法透過淺表直達深處,剛柔并濟,讓患者在感覺不到疼痛的同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第一次治療,學麻醉出身的張定宇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劉家鑫做完整套手法后,張定宇的態度轉變了。第一次嘗試中醫推拿的張定宇說,治療后渾身輕松了許多,好像這些年身上承受的壓力消失了。
一邊是全力以赴的醫生,一邊是有毅力堅持在家不折不扣做訓練的患者,治療效果逐漸顯現:髖關節活動度增加,張定宇能再一次邁上自行車;右腿肌肉松解,張定宇可以再一次騎自行車。
“我對中醫是抱有成見的一位,但是我現在是一個中醫的鼓吹者和宣傳者。”在2020年12月召開的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上,張定宇激動地說,他以前拒絕中醫的治療手段,包括推拿按摩等。但是在接受中醫推拿治療后,他走路比以前要平穩很多,腿勁也比以前大,證明推拿是絕對有效的。他希望能夠更多地宣傳中醫藥,讓現代醫學背景的醫生和同事們,特別是像他一樣不信任中醫、拒絕中醫的人,切身體驗嘗試一下。
希望:自如行走功能改善
為什么治療5天腿圍就能增粗2厘米,推拿改變了什么,通過什么機制發揮作用?療效令人鼓舞的同時引發了趙焰更深的思考:“要想在治療中有根本性的突破,僅僅滿足于臨床上的癥狀改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明白癥狀改變背后的深層原理。”
這些年,趙焰一方面著手總結有效的治療方法,另一方面也在不斷研究分析推拿起效的原理,追根溯源,希望找到突破口。對于一項病因不明確的疾病,他只能通過治療效果和患者表現倒著追溯和分析歸納治療起效的原因,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出下一階段的治療目標。
這種探索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既往病例中,有的“漸凍癥”患者病情得以有效延緩,但也有不少患者在確診后病情發展快速,幾年之內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等。
作為一名醫生,張定宇清楚地知道前路未知。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幸運未來還有8~10年,或者只有5~6年,自己只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點事。
作為一名醫生,張定宇的主治醫生趙焰卻鼓足勇氣、堅定信心。“我定的目標是可以自如行走。”趙焰說。
“哪可能呢,哪有那么容易。”張定宇說。
的確不容易,但信心也并非盲目。在趙焰曾經治療的“漸凍癥”患者中,有一些通過治療后病情沒有繼續發展,效果不錯,有的患者恢復了正常生活,娶妻生子,這讓趙焰對“漸凍癥”患者的中醫推拿治療有了底氣,“中醫把這類疾病分為痙證和萎證”,通過辨證,趙焰分析張定宇以痙證為主,在治療中側重緩解肌肉僵硬。
趙焰說,接下來的階段他還是會以功能改善為主要的治療目標,同時在病理上繼續探索。
未來:推拿學科發展需重視
趙焰坦言,盡管這些年湖北省中醫院推拿學科發展得不錯,但從全國范圍看,推拿學科的整體發展的確式微。臨床技術人才和理論研究人才流失均比較嚴重。
湖北省中醫院推拿/康復醫學科
針灸推拿專業為中醫藥院校開設的主要專業之一,近年來針灸在國內外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正在快速發展,但與之相比推拿則處境尷尬。一方面從事推拿臨床工作需要更多體力、更加辛苦,另一方面推拿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導致針推專業高校畢業生多年來“能針不推”,具有專業素養的推拿人才短缺。而更加稀缺的是研究型人才,試驗難進行,原理機制難探索,研究難出成果,這樣的“冷板凳”逼退了不少年輕人。
人才稀缺之下,推拿科醫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醫生龔利曾向記者表示,推拿的適應癥非常多,如常見的頸椎腰椎疾病等,小兒推拿更是受到家長歡迎。推拿不僅能治療疾患,還能相對減少醫療支出。但一個醫生一天能進行手法治療的人數太有限,收入相對較低,留不住人。
“加班是常態。”在湖北省中醫院,像劉家鑫這樣成熟的治療師缺口仍然很大,治療師的工作時間經常是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七點,“中午抓住十幾分鐘的空檔吃個飯”,一周工作六天。經年累月的付出令人疲憊,但劉家鑫說,患者病痛解除之后的喜悅和贊美,最讓他滿足,這是作為一名醫者最大的成就感。
十幾年前,湖北省中醫院將推拿科和康復醫學科合并管理,作為科主任,趙焰在臨床中發現這兩科有許多交叉融合點,除了治療中風后遺癥,趙焰也探索治療了一些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等罕見病不良患者。近年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報考趙焰研究生的學生越來越多,在趙焰看來,推拿科有一些“變暖”。
據趙焰介紹,湖北省中醫院推拿科的人員主要有治療師和醫生兩部分,其中治療師本科學歷層次為主,人數百人左右。為了激勵年輕人的上進心,趙焰定期組織治療師水平考核,對高水平級別的治療師給予待遇傾斜,“我們科30多個治療師能達到頂級水平,給張定宇治療的就是其中之一。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培養出來,的確需要悟性。”趙焰說。
流派眾多、技術難以推廣,試驗難以開展,標準難以量化……這都是橫亙在推拿發展面前的難題。
難就更要堅持做下去。目前,趙焰正帶領團隊制定康復領域的中醫推拿指南,他希望通過一代代推拿人的努力,為更多像張定宇一樣的患者推開一扇窗。(來源:中國中醫藥報,記者:羅乃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