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響箭
如今的人們感覺到年味越來越淡了,辨證地看,說明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了。每天都能吃上肉,就不會盼望過年時密集的大魚大肉了;娛樂趨向個性化并且多元而豐富了,也就不會專注于鄉村宣傳隊和央視春晚的精神大餐了;平常時節都能去旅游休閑開眼界,那就對過年期間較長時間的休息不覺得珍貴了。
但是,現在就快過年了,我還是總覺得缺少了什么,心有點空落落的,想啊想啊,終于想起來了,那就是缺乏“儀式感”。
而“起油鍋”就非常有儀式感,三四十年前的往事如過電影似地回到眼前,油鍋香中透出家的溫馨和歲月的底色。
“起油鍋”大致在臘月二十七(八),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到年三夜四了,過年的大幕拉開了,特別是一家之主,經歷“大考”,胸有成竹,勝券在握。豬鴨雞魚,豆腐米酒,糖鹽調料,衣衫爆竹,百樣物件,大致備齊。家中出產,蔬果蔥蒜,甘蔗馬蹄,家養雞鴨,自產糖果,屠年豬戽魚塘,也已完工收官。客家人誠信為本,“問清人戶大小賬,不欠人錢便是?!保ā赌瓿跻弧罚€賬追賬已歷尾聲,才有心思起油鍋過大年嘞。
大戲從上午開始拉開帷幕,全家人悉數登場。父親是這場大戲的主角,準備工作林林總總,但也有條不紊。切豬肉,著豆腐,碓米粉,熬糖漿。我作為“跑龍套”,主要和奶奶弟妹團粄,
母親用糖漿攪和米粉抻成大塊粄團,幾雙小手就爭分奪秒地扳下團成園球,家鄉人稱之為“糖棗”,加上桔皮,炸好更有辛香味。團好的放在一圈圈的簸箕中風干等待熱油的洗禮。糖棗是大批量的,還要制作一些“咸粄”,而溶劑是用鹽水加大蒜,炸好后我們兄妹最喜歡吃,咸香濃郁,食之口齒留香。
在我們團粄的時候,父親已經在廚房里先是熬豬油,把油渣撈起,開始炸豆腐了,“跑龍套”的我也從廳堂移至廚房,幫忙添柴看火,剛起鍋的外實內嫩的豆腐淋上醬油,吃起來又咸又香頭冒熱汗而口舌腸胃痛快淋漓。炸豆腐離場后,糖棗、咸粄、炸肉依次入場,炸肉是父親的秘門獨技,村里百十戶人家,只有林氏炸肉獨步山村,其原料看似簡單,就是肥豬肉去皮剁碎,
鹽巴面粉,和上新鮮雞蛋攪勻,炸肉這道工序一般留在壓軸,炸肉在正月待客時煮湯用,到時加些瘦肉、冬筍、目魚,不但可以急就成湯,也可長時間熬制,客人們都贊不絕口。
炸糖棗和咸粄起鍋后滿屋生香,我們也口水直留,且慢,奶奶盛滿一大碗,置于廳堂前面的香桌上,點燃三柱香,嘴上念念有詞,先敬天地,后敬祖公,快過年了,讓天地神明和列祖列宗優先享用美食。
“起油鍋”一般要到深夜,弄的我在灶塘前打瞌睡。油鍋撤走后,鍋灶并沒有歇息,父母抬著一個大缽頭的米糕最后登場,好在只要有樹根作余火,并不需要人去看顧,又累又乏的我們終于可以睡目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