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具體名字忘記了,講的是一群好朋友到鄉(xiāng)村別墅里度假。吃飽喝足,大家圍坐在客廳里談天說地,氣氛融洽極了,每個人都是好朋友,彼此間都是“基友”或“閨蜜”。
這時候突然有個愣頭青跳出來,說這種聊天沒勁,都是好好好,好得一屋子都要成圣人了。不如換種聊法,輪流,每個人說出一件對另一個人不滿意的事兒,事情不論大小,關鍵是“不滿意”。
這是個危險的倡議,剛開始大家還有所拘謹,說些張三的腳有點臭,李四牙縫里的韭菜沒摳出來,王二麻子愛蹭飯有點小氣......慢慢的,尺度越來越大,從“不滿意的話”變成了“壞話”。
這個說,別看張三儀表堂堂,貌似是個人物,其實小偷小摸成性,上學的時候就愛偷同學的飯票。
那個道,別看李四戴著婚戒,手機屏保是老婆孩子,其實是個花花大少,我昨天還瞥見他在咖啡館里約會一個妙齡女郎。
張三趕緊反擊,說我偷飯票,你有證據(jù)嗎,有監(jiān)控錄像嗎,有派出所的偵查記錄嗎。你才喜歡偷,偷看女同學洗澡,偷抄男同學作業(yè),你的畢業(yè)論文都是抄我的。
李四也對燈發(fā)誓,我從沒去過那家咖啡館,也從不喜歡喝咖啡。倒是你,前年在足浴店被當場捕獲,別以為藏得嚴實,審訊你的派出所所長是我表大爺,這事我知道。
你揭露我,我批判你......很快,剛才都挺好的一屋子圣人,變成了一屋子坑蒙拐騙、男盜女娼的小人。
看電影的時候我就在想,是誰讓一屋子的圣人變成了小人?
導火索是那個愣頭青,吃飽了撐的跳出來找別人毛病。
關鍵點在于屋子里沒有班長,那種可以維持局面的好班長,當說到張三的腳有點臭時,及時站出來義正詞嚴地說:
“張三的腳本質(zhì)上不臭,聞著臭是沾了泥巴,沾泥巴的原因是他為了扶摔在泥坑里的老奶奶。張三的腳雖然臭了點,但他的心靈是很美的。讓我們舉起酒杯,為腳臭心靈美的張三喝彩?!?/p>
一席話說完,滿屋子的氣氛又回到正軌。
英明的班長壓住了愣頭青,但世界之大,大在常有愣頭青。
02
愣頭青,美國那疙瘩最多,比如有一家專門在資本市場上挑毛病的“渾水公司”,找那種涉嫌財務造假的股票,密切研究,突然發(fā)布做空報告,給予猛烈一擊。
提到渾水,資本市場沒有不怕的,那些上市公司老總最怕渾水盯上自己。只要它的報告一發(fā)布,股價必然暴跌,就像一年前瑞幸咖啡的遭遇一樣。
這些年間,渾水把主要目光放在了中概股上,先后發(fā)布了近二十家中概股的做空報告,已經(jīng)導致其中的9家退市。
這種情況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中概股造假現(xiàn)象比較多,容易找;二是美國佬亡我之心不死。
調(diào)查別人造假,做空,導致股價暴跌,渾水這樣做是可以牟取巨大收益的,所以這個愣頭青很狡猾,不算"愣"。但在智商最高的學術界,竟然冒出一位真正的愣頭青。
伊麗莎白·比克,一位女性,放著斯坦福大學的好工作不干,專職當起了“愣頭青”,調(diào)查各類論文中圖像造假的問題。
一來二去,她的目光又被中國吸引,一口氣公開質(zhì)疑了400多篇來自中國的“異常論文”。
這種情況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作為論文產(chǎn)量世界第一的地方,造假論文也相應有點多;二是美國佬亡我之心不死。
比克質(zhì)疑的這么多論文里,最著名的是曹雪濤署名的40篇。因為曹雪濤不僅是院士,在比克舉報的前一天,他還剛剛在大會堂做了關于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報告。
此事一出,水花不大,因為比克是誰,國內(nèi)網(wǎng)絡上沒多少人知道。直到幾天后,一位如雷貫耳的人跟隨比克的腳步,也跳出來舉報。
饒毅,當前國內(nèi)最著名的愣頭青,他辦過的愣事兒真不少。
比如當韓春雨副教授做出突破性實驗,在《自然》期刊上發(fā)表重磅論文后,他帶頭給校長寫信,要求別急著隆重表彰,先謹慎對待,嚴格調(diào)查。
但科大方面太過興奮與忙碌了,一邊申請造價2.24億的基因研究中心,一邊為韓副教授評獎,忙得忘了給饒毅回信。結果,饒毅一怒之下把信公開了,成了公開信,網(wǎng)絡震驚,科大趕緊調(diào)查。
埋頭調(diào)查了兩年,科大學術委員會的結論是“未發(fā)現(xiàn)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果然是科大,語文水平實在欠佳,造假這個詞本質(zhì)就是主觀的,客觀的那不叫造假,叫錯誤。
盡管如此,饒毅愣頭青的名頭是打響了,所以去年2月份,他趁著疫情正濃給舒院士寫公開信的時候,沒有人感到奇怪。
在信中,他誠懇地勸舒院士勸自己的老婆辭去武漢病毒所所長的職務,理由是專業(yè)不太對口,科研水平不夠,年紀也太輕,考大學的時候還是個藝術生。
饒毅真是在美國待得太久,腦袋秀逗了。人家是所長,專業(yè)不對口又怎么樣,管理能力好就行了??蒲兴讲粔蚺率裁?,思想水平夠就行了。再說舒院士老成持重,沒有經(jīng)受考驗的女生怎么會娶回家,難道僅僅是看人家膚白貌美懂藝術嗎。
對于饒毅的公開信,舒院士夫婦沒有回應,而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頭做研究。很快,王所長的團隊就研究出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消息一出,搶瘋了。
遇到沉默應對不接招的主兒,饒毅這種愣頭青是最難受的,他愛熱鬧不嫌事兒大,就像是在伊麗莎白·比克質(zhì)疑曹院士論文造假后,他跟了上來,實名舉報另外三位專家李紅良、裴鋼、耿美玉造假。
據(jù)說這封舉報信并沒有正式發(fā)出,卻流傳到網(wǎng)上,登頂熱搜。科學事件變成大眾事件,沸沸揚揚,無人不曉。
03
雖然是科學的事兒,但鬧大了以后,還得班長來解決。
班長及時出面,在調(diào)查了一年多以后,有21個部門參加的科研誠信建設聯(lián)席會議公布了結果。
曹院士、李教授、耿研究員的論文未發(fā)現(xiàn)有造假、剽竊和抄襲,只是存在“圖片誤用”。
果然是權威調(diào)查,用詞太講究了。圖片誤用,即圖片錯誤使用,這里面應該沒有主觀成份。因為如果是主觀上錯誤使用,那不就等同于造假嗎。
應該是客觀的,電腦里存的圖片太多了,眼睛看得花,不小心用錯了。
這種解釋很通順,因此級別越高的專家,圖片誤用的次數(shù)就越多。因為級別越高事情越多越忙碌,犯錯誤的概率就越高,比如耿研究員只有5篇論文存在誤用,曹院士卻有63篇。
調(diào)查結果有了,處罰措施也有了,耿研究員批評教育,曹院士暫停一年資格。班長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好了好了,別在網(wǎng)上打口水仗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但饒毅偏偏聽不懂,調(diào)查結果公布僅僅過了2個小時,他就再次發(fā)文,繼續(xù)舉報裴鋼院士學術不端。
04
竊以為,科學的事兒,還得交給科學家。孰是孰非咱是個外行,站隊不得。但作為一個碼字員,我記得碼字界文學家韓愈的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所以遇見千里馬要珍惜,遇見伯樂更要珍惜,不只是珍惜,還要把他捧起來,讓他放心大膽地去相馬,沒有后顧之憂。
現(xiàn)代社會,人們早就不騎馬了,但韓愈的話并沒有過時,只需要改一改,改成“班長常有,而愣頭青不常有”。
這個世界班長太多了,從科學界的“學術委員會”到游戲界的“道德委員會”,再到深入基層的“村委會”、“家委會”、“業(yè)委會”,到處都在勸大家老實,本分,遇到好事使勁夸,見到不平咽下去,淡定,別罵。
所以當貴州一女子在微信群里罵了一句社區(qū)支書后,她就被跨市拘捕了3天。
幸好,饒毅的名頭夠大,即便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跳出來,得到的回復仍舊是客氣的,中科院道德委對他說,已明確未造假,不再進行調(diào)查。
OK,既然都是好人,那好人的肚量首先得大,當遇到饒毅這種不知輕重的愣頭青,請一定一定保護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