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么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作為國內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但莫言獲獎作品《蛙》的讀者熟知度,或許遠比不上他的另一部作品《紅高粱》。當然,《紅高粱》之所以能引起轟動,張藝謀根據莫言小說拍攝的《紅高粱》電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張藝謀也憑借處女作《紅高粱》在電影界嶄露頭角。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莫言的小說和張藝謀的電影是相互成就的關系。
我們總是以詩般的語言刻畫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狽。
當然,即使沒有張藝謀《紅高粱》電影的推動,莫言的成功也是必然的事情。莫言出生在山東省高密市的一個小村子里,原名叫管莫言,父親管貽范曾經是大隊的會計。莫言童年遭逢三年困難時期,貧窮和饑餓的體驗對莫言日后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后來又因為文化大革命輟學,從事農業勞動長達十年,割草、放牛、種高粱等是莫言生活的主旋律,這樣的生活讓莫言想要逃離。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
莫言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應該是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莫言一直渴望離開家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過不一樣的生活。但在當時,離開家鄉的唯一辦法就是參軍,莫言也如愿以償參軍入伍。一心遠離家鄉的莫言,本以為會到很遠的地方去駐守,誰知道部隊訓練地離家并不遠,這讓莫言還有些失望。但是,接下來的新兵考核沒有時間讓莫言多想,為了留在部隊,莫言可以說是做到了全力以赴,最終順利通過了新兵考核。
莫言命運的第二個轉折點,應該是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莫言在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四年里,如饑似渴地看書學習,不僅將圖書館里一千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完,還閱讀了大量的哲學、歷史書籍等,這為莫言日后的寫作打下了積淀。
莫言命運的第三個轉折點,應該是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莫言牢牢抓住了這個機會,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拼命寫作。在此期間,莫言遇到了不少文學路上的貴人,他也憑借中篇小說《透明的胡蘿卜》一舉成名,畢業后又因為發表了《紅高粱》,而引起文學界的轟動,再后來因為《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擾亂你的生活。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莫言收獲了很多的稱贊,但是同樣也面對著很多的質疑。獲獎后的莫言并沒有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亮相,為躲避采訪反倒回老家躲了起來。他覺得獲獎并沒有什么,作家應該用作品說話,留下好作品是最重要的,而外界的評價并沒有那么重要,只會擾亂內心。因此,莫言一直堅持背對文壇,面對蒼生的信念來寫作,在文學的道路上仍然孜孜以求地探索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