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世界的東西真是太多了,越想要越不得,不如握牢自己手中的那么一點,有一點是一點,說不定反會有意外的獲得,所以是越不想越能得。”
白居易《長恨歌》所講述的故事,或許從張藝謀的電影《妖貓傳》里可以窺見分毫,但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白居易《長恨歌》里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之間的故事,絕不僅僅是一場曠世凄美的愛戀,或許,唐明皇曾經(jīng)迷戀過楊玉環(huán),但緊握在自己手中的權力或許比虛無縹緲的愛更有誘惑力。可以說,這場愛戀背后被掩蓋的,是一個美貌女子在時代的浪潮下身不由己的悲慘命運。
王安憶有本小說名字也叫《長恨歌》,初讀覺得王安憶的《長恨歌》和白居易的《長恨歌》是風馬牛不相及關系,但仔細想想,兩者的故事內核是相通的,那就是:在時代的大潮中,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美麗女性,結局必然是悲慘的。因此,雖然不清楚這本書起名的緣由,但初看到書名,便不覺沾染上了一層凄美的底色。
“ 上海弄堂如果有夢的話,那夢,也就是流言。她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錯了,全篇都錯。信心是錯,希望也是錯的。”王安憶寫《長恨歌》的靈感來源于一則新聞事件,某封面女郎被一名男青年騷擾,男青年做賊心虛殺害了這個封面女郎。這則新聞本是王安憶無意中看到的,經(jīng)過她的加工,封面女郎變成了“上海小姐”,融入了上海的元素,便成了小說《長恨歌》,王安憶憑借《長恨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其實,王安憶的《長恨歌》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女人長達四十年的感情經(jīng)歷,作為故事背景的上海隨著時代的變遷,風貌也在改變。故事的主人公王琦瑤是在上海的胡同里長大的,但心里充斥著對繁華生活的向往。如果是普通的家庭背景,普通的容貌,或許王琦瑤會如其他女孩一樣按部就班的結婚生子,過安穩(wěn)平淡的生活。但是,王琦瑤偏偏有一副好皮囊,自古就有楊貴妃“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說法,而王琦瑤一直向往著上流生活的繁華,并不甘心浪費自己的姿色,過普通人的生活。
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上海,“上海小姐”便是“摩登”的代名詞,而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無門的王琦瑤碰到了助她一臂之力的程先生。在程先生的幫助下,王琦瑤獲得了選美比賽的第三名,得到了一張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從此躋身大上海的名利場,成為社交名媛。程先生對王琦瑤是一見傾心,竭盡全力的幫助她實現(xiàn)夢想,但此時王琦瑤想要的卻是躋身上流社會所能帶來的虛榮。
“ 你以為有多少光陰供你用的,其實都只一眨眼的工夫。”借助程先生的力量成為社交名媛的王琦瑤,在一次聚會中獲得了手握重權的李主任的傾慕,兩個人順理成章的走在了一起。李主任滿足了王琦瑤對窮奢極欲生活的全部想象,但是卻無法給她一個溫暖的家,王琦瑤成了李主任圈養(yǎng)的“金絲雀”。后來李主任被殺害,王琦瑤帶著李主任留給她的金條躲到了鄉(xiāng)下生活。
“ 不再去想將來的事,將來本就是渺茫了,再怎么架得住眼前這一點一滴的侵蝕,使那實的更實,空的更空。”回到鄉(xiāng)下的王琦瑤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但對繁華世界的渴望不斷攪擾著她的內心,讓她不能安寧。王琦瑤還是選擇回到上海,遇到了富家公子康明遜,王琦瑤還懷上了他的孩子。但是康明遜只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只留下王琦瑤茫然無措。而此時王琦瑤又與程先生相遇,程先生擔負起了照顧母女二人的職責,但慢慢明白,王琦瑤對他只有感動沒有感情。
“ 年華是好年華,卻是經(jīng)不得數(shù)的。心都要老了,做人卻還沒開頭似的。”王琦瑤的女兒同樣生的美麗動人,但是,與母親不一樣,她更懂得珍惜身邊擁有的東西,不去追尋浮華虛無的生活。她選擇出國讀書,與相愛的人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王琦瑤在程先生自殺之后,又開始了紙醉金迷的生活,還談了一場畸形戀,最后被覬覦她金條的年輕男子殺害,這一生的故事就此終結。
“ 愛字冗雜的太多太多,能堅持的時候千萬別輕易放棄,失去了就去讓自己變得更好。”每個時代都有“王琦瑤”,除了時代背景,個人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共同造就了王琦瑤們的悲劇命運。其實,無論哪個時代,一個人唯有將命運握在自己的手里,懂得珍惜擁有,慎重地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才會在時代的浪潮中,收獲安穩(wěn)的小確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