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已經成為現代人出門必備的4大物件,出門之前一定要默念一下“身手鑰錢”,缺一不可。
↑↑↑身手鑰錢
那么古代人出門的時候,會隨身帶什么呢?
除了必備的銀兩之外,還有一個物件你絕對想不到。
那就是“金三事”。
↑↑↑金三事 清 岳陽市博物館
何為金三事?
金三事?
從名字上,似乎看不出什么道道,但是,它卻是古人出門必備的小玩意,無論是剔牙、挖耳朵、還是清除毛發,都離不開它。
等等,這強大的功能,豈不是與瑞士軍刀十分相似?
沒錯,從功能上看,“金三事”實際上就是古代中國版的“瑞士軍刀”,是古人隨身攜帶用來修顏、清潔之用的衛生工具,包括挖耳勺、鑷子、牙簽、勺子、剪子等物件,男女皆可佩戴。
↑↑↑梁莊王墓出土明代金三事兒 湖北博物院藏
那又為何稱它為“金三事”呢?
事,在今天多指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或活動,有事情或者事件之意。而在古代,則有飾品之意,指的是一些隨身工具或者物件的總合。
而關于飾品這一含義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的“蹀躞七事”。
↑↑↑復原之后的蹀躞帶(吉林省博物館藏復制品)
蹀躞帶本是胡制,自魏晉時期傳入中原。在帶間有帶環,用來掛置各種隨身的物件,比如:劍、刀、弓等物品。
到了唐代時,蹀躞帶被認為是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以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
↑↑↑唐 狩獵紋金蹀躞帶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出土
也正因如此,“事”這個字,逐漸衍生出“飾品”這一含義。
根據制作的材質不同,“事件”又可以分為“金事件”和“銀事件”。
↑↑↑銀三事及鎏金銀筒 明
其中,耳挖、牙簽、鑷子是“金三事”最為常見的組合。
但是,這個組合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可能只有一、兩件,有時則多達十幾件。
明代文人屠隆《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途利”條云:“小文具匣一,以紫檀為之,內藏小裁刀,錐子,穵耳,挑牙,消息,修指甲刀,剉指,剔指刀,發刡,鑷子等件。旅途利用,似不可少。”
在法門寺地宮中,就曾出土過一套唐代銅十二事件,上面除了最常見的牙簽、耳挖、簪子以外,還包括剪子、勺子等常用的小物件,經推測,這應該是云游僧人隨身佩戴的“事件”。
收納也精致的時尚物件兒
雖然,這些“事”很實用,但體積較小,常常一不小心,就會弄丟。
所以,從明代開始,人們為了能夠隨時隨地的使用,便將這些常用的“事”,配成一套,用鏈子拴在一起,放置于小筒中,作為一種配飾,將其放于腰間,隨身攜帶。
↑↑↑圖源:廣東日報
比如下面這件,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減銀雜寶紋金事件,外觀呈圓筒形,內置金耳挖、金牙簽,并用金鏈將其連在一起,不用時,將其放于圓筒內,掛于身上。
↑↑↑減銀雜寶紋金事件 圖源:浙江博物館
同樣用金筒將“事件”收納起來的,還有在江蘇南京殷巷明代沐叡墓中出土的“金三事”。
外邊是一個鏨刻著山水人物的小金筒,用一根金鏈將耳挖、鑷子、牙簽等事件與金筒相連,用時隨著金鏈抽出來,不用時便將事件放回桶內,十分方便。
↑↑↑江蘇南京殷巷明代沐叡墓中出土的“金三事”
為了滿足不同階層對“金三事”的要求,除了這種樣式較為簡單的金筒狀事件外,古人還設計了許多樣式較為華麗的金事件。
比如,下面這件仕女形金事件,整體的造型是一個手捧壽桃的仕女。
↑↑↑明金三事兒 江臨海張家渡明代王士琦墓出土
仕女的體內是空的,一條系有耳挖和牙簽兩種“事”的金鏈貫穿始終,用的時候,將“事”從仕女體內取出,不用時,再放回去,并用壽桃形的金飾塞在筒口處,設計十分巧妙精致。
雖然,將三事置于筒內,看似方便了許多,但是,喜歡看古裝劇的你應該知道,清代以前的服飾,既沒有可以掛這種飾物的大襟扣,也沒有用來放置物品的口袋,那么,人們又是將它掛在哪里呢?
↑↑↑左:宋代服飾 中:唐代服飾 右:明代服飾
注:
在金瓶梅第59回:“西門慶向袖中取出白綾雙欄子汗巾兒,上一頭拴著三事挑牙兒,一頭束著金穿心盒兒?!?br/>
從一些話本或者書籍中不難看出,為了使用方便,這些事件常常被置于汗巾上,然后放在衣袖中。
古代的服飾,衣袖要比現在的服飾大很多。通常在寬大的衣袖內,都會藏有一個暗袋,人們會將系有金三事的汗巾、粉盒、鼻煙壺、銀兩等一些貼身的物件放置其中。
↑↑↑江蘇泰州明代徐蕃夫婦墓中出土的服飾
比如,在江蘇泰州明代徐蕃夫婦墓中,就曾在墓主人徐蕃的左邊袖中發現一條汗巾,汗巾的一角系有一根18cm的銀鎖,另一端則系有一根銀牙簽。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種具有實用性的金事件外,還有一種金事件,并不具有實用性,而是被人們當成裝飾自己的配飾。
比如,下面這件在北京南城右安門外明萬貴夫婦墓中,出土的“金七事”。
↑↑↑北京南城右安門外明萬貴夫婦墓 金七事
上方是一個金鏈連著一個荷葉墜,荷葉墜的下方,分別系有小剪刀、花鳥紋小荷包、寶劍、提梁荷葉蓋罐、牡丹雙鳳紋小圓盒、帶蓋玉壺春瓶和曲狀小錐這7個事件。
但從其尺寸及外形上看,這些“事件”僅能起到裝飾作用,并不具有實用性。
到了明中期以后,“吉祥”幾乎成為裝飾的唯一主題,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事事如意
而這種僅用于裝飾,沒有任何實用性的事件,懸掛的也不再是各種仿真工具,而是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比如:荷花、葫蘆、魚等等。
在平武茍家坪明墓中出土的“玎珰七事”,是由金荷葉、金瓶、金荷葉蓋罐、金雙魚、金剪刀、金粉盒組成,這些事件上,均飾有具有不同寓意的吉祥紋樣。
↑↑↑玎珰七事中的一部分,由于時間久遠,上面的鏈子已丟失
其中,金雙魚寓意魚躍龍門、金榜題名;金荷包上的并蒂荷花、并蒂牡丹花,寓意夫妻和睦同心;金剪刀上的梅獻五福、金荷包上的滿池嬌,寓意生活幸福美滿;
J先生說:
在上一篇文章中(相關閱讀:男人別裙針?頭上戴挖耳勺?5種實用首飾,最后一個你絕對想不到),我們曾經介紹過古人用來挖耳朵的耳挖簪和用來解癢的如意。
今天,我們又介紹了古人清理個人衛生的工具套裝,這些精致又實用的飾品,不僅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同時也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這些物件雖小,但卻可以從中窺探到古人對于美的追求,以及對于生活的雅趣與精致。
參考資料:
玎玎珰珰七事件兒——平武茍家坪明墓出土金事件兒1
江蘇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婦墓清理簡報_黃炳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