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第297篇原創科普,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前幾天,小伙伴和我說看了個帖子,說有人煮了一鍋河蚌湯,吃出十幾顆珍珠,差點沒崩掉牙,還積極地攛掇我去買一盆河蚌。
本著互助友愛的精神,J先生告訴他,河蚌湯是好喝的,但是他說的那個帖子有幾種可能:一帖主說瞎話的本領很好,二他家廚師廚藝實在不太好,三他家廚師眼神極其不好。
一、一口咬到珍珠?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都知道,珍珠產自珍珠蚌體內,我們也不時會看到吃著海鮮吃出珍珠的新聞,讓人非常有下海鮮館子的沖動。
↑↑↑美國一女子在海蠣中吃出的珍珠
這種新聞的主角一般是海螺或者海蠣。在海螺里吃出珍珠,在海蠣里吃出珍珠,雖然概率不大,但都是有可能的。
海螺里如果吃出海螺珠,多半比較珍貴,而海蠣里頭吃出的珍珠,叫沙子或者結石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即使異物進入生蠔體內,要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到能稱為珍珠的程度,至少要幾年。
↑↑↑海蠣中吃出的“珍珠”
而這是一只河蚌。
現在我們需要用小刀刺入蚌殼,割斷吸殼肌,去掉腸子和鰓,洗干凈泥沙,準備蔥姜蒜爆鍋......噢,不好意思,美食節目請出門左轉,現在我們在嚴肅地討論,珍珠到底長在哪兒。
喏,如果這只河蚌碰巧孕育了一些珍珠,那它應該是這樣的。
長珍珠的地方,叫做外套膜,相當于扇貝的裙邊,非常薄,只要有珍珠就會像長了瘤子一樣醒目(抱歉這個令人不適的比喻,但在搜集資料時候看到滿屏這玩意,真的對密恐患者傷害很大)。
除非是把河蚌直接連殼丟進鍋里,否則直到完成清洗和處理工作,都看不見珍珠的可能性,非常低。
↑↑↑友情放上河蚌的清洗圖解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只要廚師靠譜,吃河蚌的時候你基本是不可能一口咬到珍珠崩掉牙去索賠的了,那是不是所有蚌類的珍珠都長在這個地方呢?
并不是的。
二、淡水蚌的裙邊,海水貝的內臟
現今世界上可以養殖珍珠的軟體動物約有30多鐘,簡單粗暴分為兩大類:淡水蚌和海水貝。
其中淡水產的蚌類有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麗蚌、池碟蚌等,海產的珍珠貝類有馬氏珠母貝、白蝶珠母貝、黑碟珠母貝、企鵝珠母貝、解氏珠母貝等。
我們剛才說的河蚌,就是各種淡水蚌的統稱,其中三角帆蚌是淡水養殖珍珠的主要品種,占市場的95%以上。
三角帆蚌
除了三角帆蚌之外,還有一種育珠的替補選手,褶紋冠蚌。它個體大,成珠快,但培育的珍珠質地粗糙,珠態也比不上三角帆蚌所育珍珠,多作為藥材、保健品和化妝品的原料,不過它內臟團肥厚,特別適合培育有核珍珠,這個稍后會說。
褶紋冠蚌
而海水珍珠都是有核珍珠,珠核直徑還不小,硬塞進只有1-1.5毫米的外套膜顯然太難了。
↑↑↑珠核
小課堂:
人工珠核可以用鋁、玻璃、大理石、珊瑚、陶瓷、合成樹脂等材料制作,但以貝殼為最好。因為蚌殼質地堅實,其比重和膨脹系數均與珍珠相近,沉積珠層較快。在珍珠收獲后加工時,也不會因打孔發熱而脫層和破裂。
所以,海水珠的位置,和淡水珠不同,是在貝類的內臟團里。
我們以大家很熟悉的akoya來說明,akoya的意思就是其實就是馬氏貝,體型很小,海水養殖珍珠的珠母貝90%是馬氏貝。
↑↑↑馬氏貝
馬氏貝在海里快樂地玩耍,某天被撈上來洗刷刷,去掉表面附著物和污垢,然后被送去手術臺。
↑↑↑清洗珍珠貝
每只貝都要用專用的鑷子撐開一個比珠核的直徑大一點點的口子。
↑↑↑撐開插核口
由熟練的插核工人將珠核送入馬氏貝體內?;鹚偃_的話,一個工人一天能為650個左右的母貝做珍珠插核手術。
↑↑↑植入珠核
插核位置一般有兩個選擇,一個在腹嵴稍近末端腸道回曲處,另一個是消化盲囊周圍至縮足肌背面之間。
↑↑↑珍珠位置示意圖
塞好珠核以后,插核工人還需要往珠核上送一小塊別的馬氏貝的外套膜組織切片。
↑↑↑外套膜組織片
剛做完微創手術的馬氏貝完全還沒反應過來,內臟里就多了一顆珠核。貝類珠核減少排異反應,外套膜切片又會刺激它分泌珍珠質把珠核包裹起來。插核結束后,馬氏貝需要休養20~25天,再被放入養殖場孕育珍珠。
Mikimoto珍珠養殖場的海水監測設備
兩年后,就可以收獲一顆渾圓細膩的akoya珍珠了。
↑↑↑取出珍珠
其他海水珠的孕育也大同小異,不同母貝能產出不同顏色、大小的珍珠。
黑蝶貝:體型較大,90%以上產自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大溪地(Tahiti),產出的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大溪地黑珍珠。
↑↑↑黑蝶貝
白蝶貝:是世界上養殖母貝中最大的一種,體型為馬氏貝的30倍,因此一般能孕育比較大的海水珠,我們熟悉的南洋白珍珠就是白蝶貝孕育的,一般直徑在10毫米以上。
↑↑↑白蝶貝殼
金唇貝:金唇貝在開口處有一道弧形的金色窄邊,產出的就是南洋金珠。
↑↑↑金唇貝殼
海螺珠:加勒比海的粉紅大鳳螺,產出白色、咖啡色、粉紅色的海螺珠,具有獨特的火焰似的表面紋理。
↑↑↑粉紅大鳳螺
三、像培育海水珠一樣養殖淡水珍珠
傳統淡水珠是無核珍珠,一只珍珠蚌可以孕育幾十顆珍珠,但是大部分形狀不規則,大小參差不齊。
↑↑↑普通淡水珍珠
中國是淡水珍珠生產大國,淡水珍珠產量占全世界的95%,但大多數經濟價值低,效益不佳。
↑↑↑精品珍珠
眾所周知,海水珠因為插入了圓圓的珠核,基本形狀正圓,大小也不會比插入的珠核更小。
↑↑↑akoya珍珠吊墜 | 珠寶匠官網在售
那能不能像養殖海水珠一樣,給淡水珠插核呢?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難度非常大。如果像傳統養殖一樣,在外套膜插入珠核,就面臨外套膜很?。偤穸戎挥?-1.5毫米),肉質很嫩,難以植入5毫米以上的圓核育珠的問題;如果像海水珠一樣,在內臟團中植核育珠,就面臨淡水蚌內部器官復雜腸系發達,沒有像海水珠母貝那樣的生殖腺核位,植核育珠難度更大,植核手術時造成死亡率、脫核率高,成珠率低的問題。
↑↑↑內臟囊淡水有核珍珠
如今淡水有核珍珠的研發成功,不能不提到一個人,謝紹河。他師從中國現代養殖珍珠創始人,中國養殖珍珠之父,熊大仁教授,從1981年起,就一心鉆研淡水有核珍珠。直到1991年,才終于宣告突破。
↑↑↑淡水有核珍珠剖面
2011年,另一個年輕人詹偉健,又把大顆粒淡水有核珍珠的養殖推向高峰,并給這種珍珠取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愛迪生珍珠”。
自此,中國生產的淡水有核珍珠席卷世界,人們花比原來少得多的錢,就可以獲得一條媲美海水珠的珍珠項鏈。
四、長在殼上的背附珍珠
除了長在外套膜和內臟團里,還有一種珍珠,不走尋常路,是長在貝殼上。
雖然學名叫貝附珍珠,但它有一個更為人熟悉的名字,“馬貝珠”。
馬貝珠是再生珍珠,也算是資源精細利用,在采集了珍珠的母貝外套膜和殼之間,放入半邊珠核,珍珠質包裹住珠核,形成了半圓形的珍珠。
馬貝的采集比較暴力,需要把貝殼切割下來,拋光打磨,黏貼上珠母層,拼合成我們見到的馬貝珠。
不同貝殼上長出的馬貝珠光澤不同,常見的企鵝貝,個頭大,適合培育有核珍珠或者大型附殼珍珠,質量也較好,但產量較低。
↑↑↑企鵝貝
長在貝殼上的不止貝附珍珠,在鮑魚殼上也會長出珍珠。
鮑魚珠一般顏色艷麗,虹彩豐富,形狀一般扁平且不太規整。高品質的鮑魚珠價格不菲。
J先生說:
世間最美是自然造物,但那種極致之美只有少數人能擁有。要讓更多人能擁有這樣的美,背后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與奮斗。
看似簡單的珍珠,也是這樣。
愿你在欣賞這樣的珠光寶氣時,能感恩背后付出的科研工作者、養珠人、采珠人,當然,還有奉獻了一生的珍珠貝。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