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蘋果于4月16日發布最新年度《環境進展報告》,宣布其「蘋果2030碳中和計劃」取得顯著進展。
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蘋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少超過60%,標志著其在環保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該公司正通過創新技術、供應鏈協作和材料革命,全面推進2030年前實現運營、供應鏈與產品使用階段碳中和的目標。
蘋果將可再生能源部署作為減排戰略的核心。截至2024年,其全球供應鏈已安裝17.8吉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較上年增長12%。這些清潔電力幫助供應商避免2180萬噸碳排放,相當于480萬輛燃油車停駛一年。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26家核心供應商承諾2030年前將強效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僅2024年就實現減排840萬噸。
能效提升同樣貢獻突出。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設備升級,蘋果供應鏈去年節約能源近200萬噸標準煤。其中,顯示屏制造環節通過新型干燥技術降低30%能耗,電路板生產采用閉環熱回收系統,每年減少12萬噸碳排放。
"我們正以創新突破傳統工業的環保瓶頸,"蘋果環境事務副總裁Lisa Jackson表示,"半導體和顯示屏曾是減排難點,現在卻成為技術示范領域。"
在產品材料領域,蘋果取得突破性進展:稀土元素:所有產品磁鐵中再生稀土占比達99%,提前一年逼近2025年100%目標;關鍵金屬:電池再生鈷使用率突破99%,每年減少開采鈷礦2000噸;鋁材創新:采用100%再生鋁的機身結構,較傳統工藝降低75%碳足跡。
零廢棄物計劃展現規模效應。八年來累計轉化廢棄物360萬噸,相當于填埋450萬平方米土地。2024年單年轉化量達60萬噸,其中電路板廢液貴金屬回收技術,每年可提取黃金1.2噸、白銀8噸。
新一代產品線體現環保理念與技術創新融合:MacBook Air:再生材料占比超55%,采用革命性再生鋁擠壓工藝;Apple Watch:全球首條碳中和智能穿戴產品線,表帶采用植物基硅膠;Mac mini:首款碳中和臺式電腦,電源效率達96%(行業平均為89%)。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產品包裝實現全面轉型。iPhone 15系列采用無塑料纖維緩沖材料,每年減少塑料使用850噸;包裝運輸通過立體折疊設計,使單個貨柜裝載量提升25%。
蘋果的清潔用水計劃持續深化,節水技術:累計節水900億加侖(約3.4億立方米),相當于230萬個標準游泳池;回收系統:芯片清洗環節水循環率達85%,遠超行業40%平均水平;補償機制:在印度等缺水地區建設人工濕地,已完成40%的2030年補償目標。在越南供應商園區,生物膜過濾技術使廢水回用率達92%,同時為周邊社區提供凈化水150萬升/日。
為迎接4月22日地球日,蘋果啟動多維環保倡導換購計劃(即日起至5月16日,舊設備換購配件享九折,預計回收設備超50萬臺);健康挑戰(Apple Watch用戶完成30分鐘鍛煉可獲限定獎章,去年參與量達280萬人次);數字工具(通過"提示"App推送環保指南,)包括:植物識別功能已記錄140萬次物種觀察;離線地圖減少30%服務器能耗;智能充電優化使設備電池壽命延長1.5年
蘋果采用"75%減排+25%抵消"的科學路徑,優先減排:通過設備電氣化改造,63家供應商淘汰燃煤鍋爐;自然修復:投資mangrove(紅樹林)項目,已在哥倫比亞恢復600公頃濕地,年固碳12萬噸;社區共贏:肯尼亞草原碳匯項目既保護生物多樣性,又為牧民創造300個就業崗位。
2023年,蘋果通過綜合措施避免4100萬噸排放,相當于其2015年碳足跡的72%。剩余排放通過43個經Verra認證的項目實現中和。
在全球氣候挑戰加劇的當下,蘋果的實踐為科技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綠色轉型模板。其2030目標不僅關乎一家企業,更代表著整個產業向循環經濟轉型的關鍵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