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4月28日報道 2025年4月,上海車展。樂道展臺二層,一場看似尋常的專訪,卻標志著一個重要節(jié)點:沈斐,正式以樂道總裁的身份,面對媒體,談產品、談銷售、談品牌。
距離4月2日接任,僅僅過去20天。
作為蔚來體系內部執(zhí)行力最強的管理者之一,沈斐從能源業(yè)務跨界到整車前線,引發(fā)了行業(yè)的高度關注。支持者相信他的高效執(zhí)行與團隊建設能力,質疑者則擔心他缺乏一線銷售經驗。
面對爭議,沈斐保持了罕見的平靜。他在群訪中直言,緊張沒有用。
而關于未來,他給出的答案也很簡單——潤物細無聲,一步步做事,從一線開始改變。
蔚來聯合創(chuàng)始人秦力洪,也特別談到了沈斐的上任,“沈斐是蔚來管理團隊的元老級人物,也是非常資深的‘內核’成員。雖然他看起來很靦腆,但工作其實非常奔放。沈斐來樂道,就是對樂道最大的支持。”
在采訪現場,沈斐沒有夸張的表態(tài)。他坦言,銷售工作確實比能源復雜一些,但絕不是地獄級難度。他說得很直接,在蔚來干了十年,銷售體系怎么運作、銷售團隊的人自己都很熟悉。以前能源團隊過去了那么多人,他們都能干,為什么他不能。
他形容接手樂道的心態(tài)是,像游戲打通了一關,開始玩下一關而已。
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大刀闊斧。沈斐選擇了“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日常細節(jié)中一點點打磨團隊節(jié)奏。晨會、夕會,門店氛圍的調整,區(qū)總、店總的信息對齊——這些細微動作,正在構筑起樂道新的基本盤。
他強調,如果連一線的情況都沒搞清楚,就空喊八千臺、一萬臺,沒有任何意義。
在蔚來體系里,他早已明白一件事:真正的變化,是日拱一卒,慢慢推出來的。
如果說接手方式體現了沈斐的風格,那么樂道的產品變化,則是戰(zhàn)略思路的外化。
本屆上海車展,樂道帶來了雙旗艦:L90與L60。兩款車看似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不再只談技術指標,而是回到家庭用戶的真實場景中,解決具體問題。
L90首創(chuàng)了“6人10箱”的空間布局,同時搭載240L智能電動前備艙,不僅可以防水沖洗,還配備了電動開閉和前排聯動開關。這一設計,直擊三胎家庭、大件行李收納的核心痛點。
L60,基于900V高壓平臺,實現了極低能耗,綜合電耗控制在10kWh/百公里以內。整車搭載蔚來自研的Sky·OS全域操作系統(tǒng),打通座艙、智駕、底盤,實現高效調度。
在樂道,產品被賦予了新的關鍵詞——實用、真實、有質感。不是炫技式創(chuàng)新,而是沉下來,理解家庭用戶的實際需要,再用技術去落地解決。
做一款真正讓家庭用戶覺得好用的電動車,比追求花哨功能更重要。
產品歸位之后,沈斐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銷售體系的重建上。
他給團隊下的第一個目標是:“下個月,每個人比上個月多賣一臺車。”沒有高不可攀的數字,只是樸素而具體的進步。
圍繞這個目標,樂道開始實行“晨會、夕會”機制,每天兩次對齊門店與區(qū)總的反饋信息,確保一線聲音直達總部,反過來總部的策略調整也能快速下沉。
這一套打法,實際上是延續(xù)了他在能源業(yè)務時期形成的方法論——細節(jié)到位、執(zhí)行徹底、反饋及時。
秦力洪在群訪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不存在英明神武出個大招,世界就變了的幻想,真正有效的,是量變積累到質變,是系統(tǒng)性的組織進步。
在樂道,全國332家門店同步布置親子區(qū)、運動區(qū);銷售策略上,提升一線決策權限,讓成交更靈活直接;換電網絡方面,已有1900余座換電站支持樂道車型。
一切,都在悄悄提速。
相比產品和銷售體系的加速調整,沈斐對于品牌心智的重塑,選擇了一種更耐心、更克制的方式。
在采訪中,他多次提到,不喜歡立flag,也不贊成空喊口號。他希望未來的樂道,不是靠營銷堆砌認知,而是能被用戶自然接受。最好的狀態(tài),是用戶不覺得你在被營銷,而是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一臺好開、好用、令人安心的車。
沈斐談到,樂道是為家庭用戶而生的品牌,目標是打造愉悅的生活體驗。他說,“希望樂道的產品體驗是有趣的、輕松的,可能大家能發(fā)明更多我們沒想到的玩法,我們絕對‘從善如流’,希望樂道品牌能夠讓大家聯想到‘愉快、輕松、幸福’的生活。”
基于這一思路,樂道在品牌調性上,選擇了更輕松、可信、溫暖的路線。廣告語言從傳統(tǒng)的科技敘事,轉向了“裝下大快樂”的情感共鳴;門店布置也增加了更多親子互動區(qū)、運動休閑區(qū),希望讓用戶在每一次進店體驗中感受到舒適與自在。
潤物細無聲,既是他對組織文化的要求,也是對品牌建設節(jié)奏的自我設定。他引用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不僅是對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總結,也隱隱成為他執(zhí)掌樂道后推行的原則。
“心氣要起來。”在采訪結束時,沈斐輕聲說出這句話。
對于一個年輕品牌來說,真正的勝負,不在于一兩場發(fā)布會的熱度,而在于能否在長跑中,持續(xù)向上,悄悄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