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4月3日報道 “汽車正在從傳統的出行代步工具成長為具像化的AI智能體,”在2025百人會論壇上,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表示,“最前沿的AI技術和產品不斷在汽車領域融合、落地和閉環,在這方面,長城汽車從來不畏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會后的采訪中,她表示,不久的將來,智駕會成為像安全帶、ABS一樣成為標配,“最終的終局就是所有人都是第一梯隊,也就談不到什么梯隊了”。
同時,她認為,汽車的終局——汽車智能體一定可以無縫銜接各種場景,“當前各系統還是比較割裂的,比如有智駕、座艙、動力、底盤,所以可能各領域會先經歷專有智能化的轉變,再到通用化、通才化,最終達成像人類智能化一樣聰明的程度。”
對于研發預算,長城的研發理念一直是過度研發,并以成果經營為導向。“我們的內部機制還是非常靈活的,強調研發效率,也強調共通化、模塊化、系列化的開發,所以在研發預算上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壓力。”
同時,她提到,在流量營銷時代,傳統車企確實要革新自己,甚至千行百業的每個個體,都要重新刷新自己,重構自己的商業邏輯。
以下是采訪實錄(經過編輯、刪減):
問題:長城會不會和華為合作,比如合作什么界?現在智駕領域,大家都說自己是第一梯隊,還有說第零梯隊,您覺得什么樣的智駕才是第一梯隊、第零梯隊,長城的智駕在第幾梯隊?
吳會肖:長城汽車和華為一直以來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只不過在智駕和座艙領域,雙方還需要再深入探討,在整體的產品性價比方面,我們也會再去探討。我們在早期時就和華為有合作項目,無論是和華為HiCar,還是海外花瓣地圖,還有其他動力領域,都有很好的合作,智艙智駕,我們也會深入探討。
關于第幾梯隊,我覺得,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智駕會成為像安全帶、ABS一樣的標配,那時候談不到什么梯隊了,現在只不過是智駕還處在快速演進的階段。所有的企業都在往前走,最終的終局就是所有人都是第一梯隊,那時候也就沒有什么第一梯隊的概念了。
問題:中國道路情況非常復雜,從技術角度出發,車位到車位的智駕功能,如何平衡技術的激進性和用戶體驗的穩定性?之前您提到,真正的智能車應該無縫集成所有場景,從技術角度來看,它該如何實現這種立體化交互?
吳會肖:從用戶使用體驗上來看,我們一定是希望給老用戶車位到車位類似于端到端的體驗。我們認為,還是要打通技術棧,把泊車和行車這兩個技術棧統一,依賴實時感知系統,讓用戶擁有更加絲滑、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端到端車位到車位的體驗。
第二個問題,未來,我們車輛能實現無縫銜接的智能化體驗,可能也要有人腦的三層架構(爬蟲體、邊緣體和對外的理性體),有一些是非常實時的,非常快捷的以安全為底線的響應,就是在車輛行轉停上,再往下就是邊緣的,比如基于天氣、基于道路情況就可以及時調整動力控制,再外面就是真的讓它更加聰明,能依據不同個體所在不同位置,比如同樣一個人,他坐在副駕上和坐在后排,如果碰到危險安全氣囊,安全帶起作用的場景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就需要更高層階理性的分析。
我認為,最終的終局,汽車智能體一定是無縫銜接的,只不過還需要我們再去演進,因為當前各個系統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割裂的,比如有智駕、有座艙、有動力、有底盤的,可能整個過程會先經歷各個領域的專有智能化轉變,再到通用化,最后到通才化,最終達成像人類智能化一樣聰明的程度。
問題:從新能源向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新勢力的聲量可能會蓋過長城在內傳統企業的聲量,在加強智能化標簽的過程中,長城有何規劃?對全民智駕的方向是怎么規劃的?
吳會肖:很多新勢力知道如何運營流量和運營新時代下的營銷體系,更有優勢一些。我覺得,無論是從技術、產品還是從營銷層面,傳統車企都是要去做革新的。
不僅是汽車企業,基本所有的企業、所有個體,都要適應新時代流量經濟營銷時代的到來,千行百業的每個個體都要重新刷新自己,在這個時代下運營你的商業邏輯。
第二個問題,今年確實是全民智駕,開年之后聲量特別大,一個是DeepSeek引燃了全民對于AI的震撼、接受度,還有一個很大的關系,因為去年很多車廠包括長城汽車在內,做了大量關于高階城市NOA的宣傳,也有很多先鋒用戶購買了高階城市NOA功能車輛,做了大量共創和傳播。
今年,長城汽車在哈弗梟龍(參數丨圖片)Max上也推出高階智能,除了有跨層的記憶泊車、高速NOA,也會推出城市通勤功能,讓消費者即使是下探到主流全民智駕的階層,也能夠用好一個非常安全、非常高效、非常流暢的智駕系統。
問題:最近很多車企都公布了L3量產計劃,長城規劃?第二個問題,3月初,長城說會布局機器人領域,并表示會和國內一些具身智能機器人領軍企業戰略合作,目前合作進展及具體應用場景如何,產品落地時間是否有規劃?
吳會肖:長城汽車很早之前就已經在做L3技術的架構,我們也是在各個系統上都做了充分的冗余設計,接下來我們也會基于法規、基于商業環境去推進L3的計劃。
第二個問題,我們認為汽車本身就是特別好的具身智能落地的產業,我們現在也是和宇樹簽了戰略協議,他們做運動控制和本體,我們長城做上層的應用開發。
當前的場景還是兩大方向,第一個,在工廠里如何讓機器人可以做一些不是那么結構化的工作,但是又是純體力,甚至比較危險的場景,我們認為可以用機器人做,工廠場景雖然非結構化,但通過應用層開發可以快速實現,這是我們比較大的一個場景。
另外一個,和車和用戶關聯起來,比如像坦克品牌,很多人跑到戶外去越野,有的時候需要無人機探路,有時候需要機器狗背越野裝備,在和車的結合上,我們也相信有很好的場景。
再就是家庭的家用的場景,AI到來的時代,只有像我們這種做AI的瘋子才會覺得積極擁抱AI,還有很多人對于具身智能有擔憂,因為AI文明一旦突破和人類智商奇點后,就會快速地達到一個超越我們數十倍的層面,在整個演進過程中還是要真正思考什么是以人為本。
問題:智駕賽道很卷,長城如何為用戶打造差異化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體驗?未來三年,您認為汽車領域最可能顛覆行業格局技術突破點是哪些?
吳會肖: 盡管未來智能駕駛會像ABS、像自動擋、像ESP一樣成為標配,但是在演進過程中還要基于你是具備超薄屬性的轎車,還是越野車,還是面向家庭、面向大家庭,或者MPV,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功能設計和標配邏輯。
長城本來就是一個以品類創新為優勢的企業,品類創新就是關注到不同用戶的用車體驗,就是關注到車里面每一個座位,每一個人,主駕、副駕、后排、三排的需求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問題:去年您也是接手長城技術團隊,是否可以有一些故事可以分享。今年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哪里?
吳會肖:我是國防學校畢業的,校訓是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獻身有點夸張,但從事這樣一份工作,至少在你的工作時間要全身心熱愛你的工作,這也是我過去這6個月盡力去做的。
今年我自己給自己的工作重心,是把主流車型銷量盡可能地做上來,哈弗品牌和歐拉品牌,并把我們的車型盡可能多地推廣到海外去。
問題:去年,長城出海總營收占四成左右,今年的出海有智駕出海的打算嗎?2025年,研發收入是否會持續增加?重點傾斜在什么方向?
吳會肖:去年海外銷量45萬,我們國際部業務確實做得非常好,這取決于長城汽車一直以全球標準開發車型,我們走得會更穩更快。今年,我們制定了更高的海外銷量的目標,整個技術團隊、公司的經營層都會支持國際部取得更好的成績。
對于研發預算,研發負責人總是希望拿到更多預算,而且在這個時代下,無論是投智能駕駛,還是投整車動力升級,包括在這個時代下要投很多新材料、新組件的開發,包括做大量全球的驗證,確實這筆費用是非常非常高的,但好在我們不是一個強預算管控型的公司。
我們是一家以成果經營為導向的,可以做適度調整,內部機制還是非常非常靈活的,在內部的研發強調研發的效率,我們也去強調共通化、模塊化、系列化的開發,我們公司從來都是過度研發,所以在研發預算上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