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4月3日報道 “智駕平權的核心實際上是安全,安全是紅線,也是智駕發展的生命線。”這是3月29日下午百人會論壇現場,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安徽重大事故發生前,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于騫在其演講中強調的一段話。
“安全不是一件小事”,于騫表示,“輕舟對智駕的態度是,不管中階、高階,安全都是頂配。”據其介紹,輕舟的中配Pro方案,其安全指標和高配Max方案完全拉齊。
作為汽車行業的智駕玩家,輕舟智航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自動駕駛通用解決方案公司,最早主攻L4產品Robobus,并在2022年增加L2+的智駕解決方案量產業務。
在2023年搭上理想后,輕舟智航的發展迅速,中高階智駕方案已累計上車60萬套,且拿下多家車企量產訂單。“到現在為止,我們在L2+的量產業務里做得非常好。”
按照預測,2025年,輕舟智航的NOA交付上車量有望突破100萬臺。
而隨著高階智駕軍備賽的打響,車企們智駕競賽的焦點也有了一個大致的路徑,即從高速NOA,到城市NOA,再到L3級智駕。于騫認為,“這場仗不到L4階段,可能不會終結。”
但什么才是L3級智駕?
于騫直言,“如果出了事敢賠就是L3,如果出了事故還是司機賠償,就還是L2的范疇。”
為此,輕舟智航還將與車企共同推動“事實性L3”的落地,提出敢賠模式,通過保險兜底,為駕乘人員提供保障。“L3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口嗨,是一種責任,更是對用戶的一種承諾。”于騫說。
“一旦(NOA的)量起來了,安全性達不到,這就是一個災難。”
今年1月,輕舟智航開啟以安全智駕為核心的“安全+”產品戰略,并將該戰略貫徹到從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及企業發展的所有環節中。
“如果我們的系統(安全性)做到99.9%,也是不夠的,我們要通過進一步突破,再增加小數點后三個“9”的安全性。”于騫表示。
而達到小數點再增加三個“9”的安全性,需要怎么做?
于騫說,第一,可通過更先進技術范式實現;第二,通過對應不同安全失效機制來保證;第三,通過和用戶的人機交互實現更安全的產品體驗。
在先進的技術范式上,輕舟智航提出“安全的端到端”,聚焦在線模型訓練,輕舟智航將得到充分量產驗證的“時空聯合規劃”的經驗融入One Model 端到端模型設計中。同時,輕舟智航創造了端到端模型的安全對齊,讓模型規劃軌跡符合人為定義的安全機制。
對于離線模型訓練,輕舟智航構建了基于運動模擬的世界模型。相比傳統世界模型,可批量生產大量的長尾場景和罕見的安全臨界場景,同時生成的仿真視頻更加可控,保證端到端系統的安全性。
對于數據,輕舟智航已經實現了從數據回傳、數據挖掘、三維重建、自動化標注、數據生成到模型訓練的完整數據閉環平臺,“在端到端的領域,如果沒有底層的數據模型支持,很難大規模訓練端到端的技術。”
在安全失效機制方面,極端情況下,如何保證軟硬件失效、故障,以及特殊情況下(如逆光、特別遮擋)子模塊失效的情況,這是冗余設計需要提供的安全保證。“行業中大家都講做了哪些冗余,但其實消費者買車或買我們的系統,不是來買冗余的,加了一大堆冗余,不是真的給消費者提供了冗余背后的價值?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10倍安全于人的水平,這是我們整個對安全的態度。”
以下是于騫在百人會論壇專訪的部分實錄(經過編輯、刪減):
Q :“智駕平權”對消費市場是狂歡,對于中上游供應鏈企業會不會是一場噩夢,這波浪潮會不會導致一大批供應商企業很快就被淘汰出局?
于騫:如果產品不ready,沒有做到大規模交付,這樣的供應商會比較艱難。因為只有通過大規模交付,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才能得到真實地驗證,而越是負責任的頭部主機廠,越看重這件事。
從這點看,這也是我們輕舟很好的機會。輕舟已經有60萬臺車搭載了NOA產品,今年預估累計會有100萬臺車的規模,從這點上來講,我們的產品確實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可靠性、穩定性也得到了實打實的驗證。
Q:智駕成本還有多大的下降空間,或者說能再挖成本的地方是哪兒,是硬件還是軟件?
于騫:首先,規模本身會帶來成本下降,單位算力成本是飛快下降的,10年漲100倍,價格降1000倍,大概是這樣的數字;傳感器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以前激光雷達幾十萬一套,現在是千元水平,所以激光雷達成本也在下降;毫米波、4D毫米波,甚至攝像頭,成本也在下降,可能下降趨勢不一樣;研發范式也會帶來成本下降,我們的研發范式早就從以模型為中心轉化成以數據為中心,這都是成本的變化。
當然這里很核心的一部分是,我們始終要圍繞著用戶價值去創造。不是說純做單點技術,而是把技術、產品和用戶價值緊密結合,最終回到商業本質,形成多贏的局面。主機廠的車好賣了,車變得更安全了,消費者得到更安全、更舒適的駕駛體驗,智駕供應商也能得到發展,這個產業才能健康地發展。
Q:目前,智能化供應商大部分不賺錢,您預計到什么樣節點,供應商才可能有機會大規模盈利?
于騫:很多供應商為什么毛利比較低或者不賺錢,其實本質來講,是其沒有創造足夠多用戶價值,一方面沒有那么多用戶需求,就沒有那么大價值,智駕平權說明需求變大了、市場空間變大了,這是一個好事。
至于希望怎樣創造更大的用戶價值,就是更多的用戶愿意買單,拿錢投票,就說明創造用戶價值了。
同時,我們要避免做不創造用戶價值的無用功,不要出現內耗或者重復的工作,這樣這個產業才會更加健康地發展。
Q:為了活到那個時候,我們現在做了什么樣的準備?資金方面,情況怎么樣?
于騫:我們是比較實在、穩健的一種方式,始終圍繞著用戶價值構建。從0到1的階段,要做從0到1的事兒。從1到10的階段,要做從1到10的事兒。我們在平臺化建設上花了很多精力,這樣才能提升產品能力,也能更好地復制,降低交付成本。
資金方面,我們也是非常健康的,經營性現金流非常好,有進一步的資本市場消息會跟大家同步的。
Q:“智駕平權”時代,在接下來一兩年內,我們卷的技術方向是怎樣的?
于騫:技術上來講,大家的技術范式是趨同的,不管是從高速到城市、門到門,產品的進階方式,包括從無圖到端到端,從兩段式到一段式,到VLM、VLA,這個技術范式是趨同的,其本質在于有沒有足夠多的算法、算力和數據,能使這件事做成。但這里面,數據規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大規模數據積累,這些模型都訓練不出來。
Q:需要的大規模數據,是多少?
于騫:可以參考特斯拉的,大概千萬級Clips級別,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水平。當然,數據多少只是一個維度,數據覆蓋非常重要,質量也非常重要。數據是需要高質量的、高覆蓋的范疇,這種有價值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在100人里,才能找到一個最好的老司機去做數據對齊。
Q:您剛剛提到安全的智駕,非常強調安全,在未來的方案上,一定會存在激光雷達嗎?
于騫:激光雷達是一個安全件,我理解它是一個產品的選擇,而不是一個技術選擇。
長期來看,視覺傳感器是非常重要的傳感器,但從短期來講,因為中國環境非常復雜,增加激光雷達會提高安全性。一些豪華車、非常貴的車,增加激光雷達是有益的。
Q:智駕技術方面,究竟是特斯拉斷代領先還是各家差距不大?在端到端這方面,您怎么看待現在大家的情況?
于騫:我認為特斯拉還是非常領先的,一方面是競爭對手,也是行業的引領者。我們要有足夠的respect,特斯拉確實這方面做得好,我們中國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公司都是摸著特斯拉過河的,我們在這方面要抱有敬畏之心,向各行業的先進引領者去學習。
他們在中國的表現,大家有不同的意見,短期可能會受到各方面限制,但它的研發范式、前瞻性、資源儲備和人才儲備都是非常領先的,我們要向他們去學習,向他們致敬。
Q:有些企業之前提過,要趁現在去海外搶占智駕市場,輕舟在海外將怎么發展?
于騫:我們很少用搶市場,其實我們是想把市場做大,更多是為用戶創造價值,有更多用戶愿意用我們的產品。海外是我們很看重的一個市場,中國在電動化和智駕領域的發展都非常快,這種能力的外溢自然會輻射到更多海外市場。出海有很多挑戰,包括數據合規等,我們也希望和行業頭部有經驗的合作伙伴去拓展海外業務,更好服務海外的合作伙伴。
Q:行業更成熟之后,各個方案的差異化競爭,會不會更加難?
于騫:我覺得,這個行業談差異化有點太早,還沒到那步。這個行業,其實更多的在往更高階水平去發展,像卷完高速卷城市,卷完城市卷L3。當然認為,也是會有差異的,因為安全性不同就有差異。安全性做得好,保費就低,這是很實際的。
如果都說安全,但是出事還是由消費者賠,大家其實還屬于L2階段,這個是行業現在的階段,但如果進入到L3甚至L4階段的時候,那安全性就是可以衡量的,事故率比別人低,保險公司就會給更低的保費,這就是你的智駕帶來的安全價值。
Q:這點也是用戶可以感知到的。
于騫:可以感知,現在不可感知,是因為大家還沒到那個階段,我是這么理解,這場仗不打到L4階段,可能不會終結。未來5到10年,可能真的會出現完全脫手脫眼,根本不用管。
座艙也是,如果汽車不需要駕駛員,座艙是為所有乘客服務,因此座艙也會根據智駕情況變化。
Q:自動駕駛有沒有終極解決方案?現在大家談比較多的是端到端或VLA大模型,它們向L3、L4發展的話,能解決你剛才說的安全的問題嗎?
于騫:不管叫什么名詞,智駕系統一定是走向更多數據驅動方式,所謂端到端或者VLA,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數據驅動。這個技術演進方向,就是把非技術驅動方式不斷拆掉,包括我們所說的VLA、VLM,包括無圖。你往回退,把歷史軌跡拖拽一下會發現,這個技術演變方式是不斷地把那些非數據驅動的方式不斷擠掉,最后擠到沒有這樣的狀態。
Q:我們提到了L3級智駕的敢賠險,能否具體介紹下。
于騫:這是我們在行業中探討的方式。只有真正的責任主體轉移到車來了,才真正進入到L3的區間,這是一個核心。
現在大家為什么做不到這點,因為沒有大規模交付,也沒有那么多統計數據,技術也還沒有到那一步,到那一步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因為你帶來了安全價值。L3,大家不是靠口號去說,而是靠拿錢投票的,這就是正向價值循環,也是我看到的未來L3真正的落地。
現在,特斯拉已經開始在美國兩個州作為保險人,他自己在提供保險,為什么?因為他知道他的車沒問題,安全性高。可能有一些車企能做到這一點,也不一定車險,或和合作伙伴一起做,但有些如果做不到,那就比較尷尬了。
所以我為什么講,我們始終要想到用戶的價值創造,如果你創造安全價值,又在什么地方能體現出你的安全價值,而不是喊口號。